5.4亿方页岩气是个什么概念?请原谅笔者数学盲,电脑屏幕上那一长串的“0”,已经把我恍迷糊了。
为了解惑,只好虚心地向专业人士请教,只见他神采飞扬,拿出计算器噼里啪啦一顿按,给出了一个完美的解释:
——年产气5.4亿方,折算成日产气,就可满足97万户三口之家的用气需求。
——如果笔者的二手克鲁兹进行改气,大概百公里耗气7方,那么这5.4亿方气,足够它绕着地球浪上19万圈。
……
这么神奇吗?好吧,我承认这个答案再次成功地刷新了我的世界观!
众所周知,页岩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优质气态能源,与常规天然气一样,主要成分是甲烷。通俗地讲,页岩气就是从页岩层夹缝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
随着国家能源开发布局升级,页岩气相关频频刷屏,各家页岩气开发单位迅速走红能源圈,其实咱们长城也是页岩气开发主力单位之一。
下面就让我引领向大家走进咱们的“长城品牌”页岩气,讲述咱们长城页岩气区块“气”龙腾飞背后的故事。
群山之中的井场
咱们长城页岩气的“娘家”——在四川“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里的威远,四川页岩气项目部,她管理着长城钻探的“页岩气试验田”——威远页岩气风险合作区块。页岩气井址分布在崇山峻岭间,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气藏埋深、岩性致密等等难题,开采难度极大,无畏的长城人勇毅攻坚,还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年产量一举突破了5.4亿方!
是什么能让长城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建成如此高的产能?背负“GWDC”标识的队伍遍布威远、昭通区块,我们页岩气开发团队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呢?
标准化采气平台
大开发提质增效,靠的是什么?——“科技会战”
如果将页岩层比作一个巨大的地下气库,那么分段水力压裂就是打开气库的“临门一脚”,能不能踢好这一脚,对于天然气采收成果至关重要。由于页岩的致密性和非均质性,压裂施工难度非常大,这也成了阻碍页岩气开发的最大技术难题。
面对挑战,项目部联合地质院、压裂公司、测试公司、井下作业公司等参战单位发起了“科技会战”,综合各家技术资源,联合作战,协同攻关,在威H9平台压裂施工中成功实现了新技术的“5个首次”应用,即首次单井井距降至米、首次四簇射孔、首次全部使用可溶桥塞、首次石英砂代替陶粒、首次液相和气相示踪剂并用。
冬日清晨,水雾弥漫山谷,现场指挥中心的一位工程师介绍道:“压裂新技术的应用,目的是大幅度提高体积压裂效果,为我们后续压裂施工积累经验、探索新路子。”
页岩气开发是一项综合地质、钻完井、测录试、地面建设、采气等多个油气田开发专业在内的系统性工程,在这片试验田里,项目部不断摸索实践“双机钻井”、“地质工程一体化”、“工厂化压裂”、“电子巡井”等各种前沿技术,磨炼成了一柄劈开页岩气宝库的“长城利器”。
电子巡井
周期井挖潜提产,靠的是什么?——“技术创新”
页岩气井具有“一快一长”的特点:产量递减快、生产周期长,随着采气周期逐渐延长,怎样让老井重新“活”起来,让气井持续焕发活力的课题,摆在了采气部门挖潜攻关团队面前。
威H3平台老井产量进入低产期,6口水平井逐渐呈现出“井筒液面高、井口压力低、单井产量低”的通病,为攻克这一顽疾,项目部决定在“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基础上,安装压缩机,降低井口回压增压外输。
数十个不眠之夜,风餐露宿焚膏继晷,攻关团队一点点摸索着井口回压与气井产量间的关系,不断优化压缩机工况参数,终于成功实现了气井挖潜增产。随后,积极总结经验、复制推广,一鼓作气再建4座增压平台。
经过不断优化总结,现在间开井、优选管柱、气举、泡排、增压措施使用后,老井全年总体增产.5万方,平均日增产12.48万方,这五项技术的合理应用成了页岩气井挖潜增产的“五项核心技术”。
严抓安全“四条红线”不放松
塑造好社会形象,靠的是什么?——“责任担当”
作为清洁能源的页岩气,在钻采开发中,也一样要做到清洁生产,怎么做到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呢?
项目部领导下大力气研究环境保护法,弄懂吃透当地政府环保文件,不折不扣地执行环评要求,在钻井作业过程中采取清污分流、岩屑严禁落地、钻井液回收利用等措施;在大规模水力压裂施工期间对气田水进行重复利用,大幅减少清水用量,尽可能降低机械设备噪音、杜绝夜间施工,以免打扰村民休息,保障村民的生活质量;积极退还临时征地,帮助村民复垦复植……
一系列的积极举措,加之先进的HSE管理体系,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做到了既注重公司经济效益,更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担负起自身的社会义务。通过努力项目部已向四川社会各界展示长城钻探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国企“勇于担当”的企业形象。
压裂现场挑灯夜战
寒风凛冽,冬意浓郁,页岩气开发各处钻井和压裂施工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页岩气的开发脚步还会继续加大。为了职责、为了使命,长城人相信我们的幸福是来自于不断的艰苦奋斗......
作者丨对外合作(四川页岩气)项目部刘庆林谭卫军
主编丨孙庆华
编辑丨梁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