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城永昌段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

汉长城永昌段位于金昌市永昌县境中部偏北,横穿而过,大体呈东南-西北走向,全长.7千米,分为东、西两段,其中东段位于洪积淤积细土平原地带,地处海拔较低的绿洲边缘,四周戈壁荒滩与耕地、林带间杂,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西段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区域内南北两侧地势开阔平坦,其中南侧耕地与荒滩间杂,植被繁疏分明,北侧山坡地段荒芜干旱。本段长城线路及走向复杂,永昌段明长城局部利用汉长城,或与汉长城相随相汇。主线自民勤县小西沟林场进入本县,依次经过郑家堡、新沟、西沟、西沟农场、方沟农场、华家沟农场、青山堡、河西堡、上三庄村、寺门村、鸳鸯池村、沙窝村、河西村等地段,跨过金川峡水库,经过金川西、圣容寺、毛卜喇、王信堡等地,至水泉子村六社(阎家壕北)西荒草滩处,分两条线路向前延伸,明长城修筑于该段汉长城的南、北两侧,最后至永昌县红山窑乡水泉村与山丹县老军乡羊虎沟村界沟处,进入山丹县境内;一条自主线分出后,在王信堡村五社、六社东北部开始向南延伸,至羊庄子,分作三条线路:一条向西南方向延伸,止于尖沟山北坡;另外两条线路大体并行延伸,止于王信堡、水泉子一带称为“斜壕”的区域,这一区域内汉、明长城墙体壕堑交错分布,其中汉长城有四条线路。另在水源镇西沟村半截墩滩以及本段长城主线南北两侧(包括红山窑乡毛卜喇村九社(宋家湾)西北、毛卜喇村西北大车路沟和小车路沟、水泉村七社(阎家壕北)西北孤山子等地)散存汉长城墙体或壕堑多条。本段长城部分设施在明代被整修后继续利用。在永昌县境内,汉长城主要经过红山窑、城关、河西堡、水源、朱王堡等5个乡镇。

本段长城由墙体、壕堑和单体建筑组成。以红山窑乡毛卜喇堡为界,毛卜喇堡以东主要以人工构筑墙体为主,局部地段有山险和山险墙;毛卜喇堡以西主要以壕堑为主,局部地段有墙体。墙体长88.4千米,有夯筑土墙、山险和山险墙等多种形式,土墙以黄土夯筑为主,局部地段夹杂细小砂石或砂砾土,夯层厚0.08~0.3米,底宽1~7米,顶宽0.1~3米,高0.2~5米。在金川峡一带,利用山势陡峭的自然天险,部分地段利用自然山坡加以挖削,形成陡峭的山险墙。壕堑长63.3千米,多采用中间挖沟、两侧堆垄的方式修筑,部分地段采用上坡挖沟、下坡堆垄的方式。单体建筑10座,其中敌台2座、烽火台8座。烽火台多位于长城墙体或壕堑两侧。单体建筑平面呈不规则形、圆形和方形,剖面主要呈不规则形,部分呈梯形;构筑方式主要为黄土夯筑,少数夹石块、栣木或小砾石,多数夯层不清,可见夯层厚0.08~0.2米,另有石块垒筑的烽火台2座,1座内以黄土填实,1座内为土坯砌筑。部分单体建筑周围有燧体和壕沟。

喇叭泉汉长城

汉代修建,明代修缮后继续使用。长米。黄土夹杂细小砂石夯筑,夯层厚0.1~0.25米。底宽1~7米,顶宽0.1~1.5米,高0.1~2.5米。

毛卜喇汉壕堑

长米。中间掘壕,两侧堆土成垄。壕沟底宽2~8米,上宽4~13米,深0.5~8米;东北垄底宽0.8~3.2米,顶宽0.7~1.2米,高0.5~1.2米;西南垄底宽0.8~3.5米,顶宽0.6~1.5米,高0.5~1.5米。明长城墙体在壕堑西南侧伴随始终,汉长城墙体紧靠壕垄末段,与之并行。沿线有烽火台1座。

上孤山子西烽火台

位于红山窑乡水泉子村七社(阎家壕北)西北。平、剖面呈不规则形。坍塌为馒头状,底径10米,高2.5米。黄土夯筑,夯层厚0.18~0.2米。烽火台东、南、北三面筑有围墙(墩院),围墙东、南、西三面外有壕沟。

孤山墩

位于红山窑乡水泉子村村委会西北。原平面呈方形,剖面呈梯形,现为圆形凸包状。顶部东西宽6.5米,南北长7米,底部东西长14米,南北宽12米,高2~3.5米。外以石块垒筑,内以黄土填实。烽火台四周斩挖山体形成壕沟,北侧壕沟西端向山下延伸与长城壕堑相连。烽火台东北侧有6座燧体,东侧(壕沟以内)并列有2座燧体。

(甘肃省文物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enge.com/ccfl/11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