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methetigersniffstherose”,是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经典名句。
要感谢大师级的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将其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样美得不可方物的意境只有中国人才可以神会。
当下的长城汽车,如同刚好闯入这样意境中的阳刚少年郎。
凭借SUV和皮卡,一路驰骋,纵横四海,长城把自己打造得如同战无不胜的“钢铁战士”。然而,就是这个敢于“万里赴戎机”的钢铁战士,却可以为了一件他认为重要的事情,甘于如同初涉世事的少年郎,俯下身,弯下腰,静下心,舍得周遭一片繁华,呵护一个梦想成长。
▍不变与变
当作为一个普通用户,几乎要把新能源汽车与电动汽车划上等号的时候,全国人大代表,资深汽车人,长城汽车副董事长、总裁王凤英关于“氢能产业”的提案,再次聚焦眼光。
之所以用“再次”,是因为王凤英所提“氢能产业”,同样是她本人在年的“提案点”。
基于行业丰富的实践和深入调研,两次提案主题方向一致,但切入点和实际内容又有明显不同:
年,议题为《关于加快我国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均衡发展的建议》。议题之下,所辖5点建议,3条与加氢站直接关联,另外两条涉及技术与标准;
年,议题为《关于大力推动氢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能源和动力转型升级的建议》。议题之下,所辖5点建议全面涉及政策规划,氢能管理,技术及示范应用,涵盖氢能产业管理与推广的方方面面。
纵观两年提案,其内容和观点,已经从“战术意识”转变到“战略思维”,从立足于氢燃料汽车发展拓展到氢能源整体产业建设。
见微知著,两年提案的不变与变,足够充分反映出长城对于“氢能产业”的技术储备已日臻完善。
事实上,今年,长城即推出首个氢燃料整车平台,长城氢动力SUV车队将亮相于年北京冬奥会,年,成熟的氢燃料电池量产车型将推向大众市场。如果把年作为长城氢动力汽车上市元年,那么为此长城汽车整整磨砺了10年。
从年开始,长城汽车开展了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站、燃料电池在内的氢能产业链研发。整体投入将超过30亿元。
由此来看,“未来,我开的第一台氢燃料电池汽车,很可能来至于长城”,这句话绝非臆测。
▍困难与选择
我们言及氢燃料电池汽车有百般好,它燃料加注快、零污染、热效率高……但却禁不住在研发和进入商用领域的万般难,制“氢”的成本高昂,加氢站运行费用高昂,催化剂稀缺金属“铂”价格高昂……
正因为如此,年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以纯电动汽车为其主要发展方向。
长城为什么选择逆流而上?
氢动力装置特性,决定了一台燃料电池车,其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不光有储氢瓶,还有燃料电池发动机和辅助电池。所以,燃料电池车的体积尤其对紧凑型轿车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而在SUV和皮卡车型上,或者大型载重商用车型上,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反之,氢动力所带来的优点,就在适合它的车型身上,显露无遗。
回头再想想,长城汽车的专业制造领域在哪里?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既然找准了契合点,长城汽车顺理成章,在该领域持续发力:
位于德国慕尼黑和河北保定的氢能创新中心,长城汽车组建了超过人氢能研发团队;
年3月,长城汽车成为首家加入国际氢能委员会的中国车企;
年8月,长城汽车收购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公司51%的股份;
年10月,长城汽车宣布入股德国著名加氢站运营商H2M;
年6月,长城汽车率先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氢能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实验中心;
年8月,长城汽车完成了对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公司%的股权收购。
长城汽车意欲何为?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长城汽车是因为失去了BEV(纯电),PHEV(插电混动)车型的技术优势,而选择通过FCEV(氢燃料电池)车型来抢占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高地吗?
▍互补与共存
再回到王凤英的提案,除了氢能产业提案之外,王凤英的另外一个提案为《关于加快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目标促进社会和谐鼓励小型电动车发展的建议》。
王凤英的此提案观点,与魏建军在年泰达论坛上的发言异曲同工。魏建军认为:氢燃料电池车与电动车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与共存。
电动车适合小型车发展,燃料电池车适合大中型车发展,各有其不同的使用场景。由此来看,长城汽车在氢能源领域的发力,并非一意指向未来的“抢滩夺地”。
而事实上,作为新能源技术储备最完备的自主车企,长城汽车在发展“氢能源”的问题上,并非“一意孤行”。
在纯电车,插电混合动力车,氢燃料电池车三个领域,长城汽车几乎称得上齐头并进。
从早期面世的,基于Pi4平台打造的WEYP8,到即将上市的皮卡风骏7EV,长城至少布置了6款BEV,PHEV车型;
早在年,长城入股澳大利亚一矿业公司,使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上游资源得以保证;
由此而言,长城汽车并未失去电动车发展先机。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是基于长城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趋势做出的判断,结合自身优势产品特性,做出的针对性策略。
然而,在氢能源领域,如此“大费周章”、“未雨绸缪”的长城汽车,仅仅是为了一辆燃料电池汽车吗?
▍开放与反哺
当哈弗H6“长剑当歌”,长城WEY“圈地为王”时,长城汽车展示的是力量。而企业的魅力往往来自于责任。
近年来,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召回案例仍寥寥可数,远低于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而长城汽车却成为自主主机厂召回最多的一家。自主品牌汽车召回应该常态化,召回,是责任远大于技术的一件事——长城汽车如是认为。
在责任的加持之下,长城氢动力研发有了更高层面的认知和追求。
年法兰克福车展上,魏建军袒露布局初衷:氢燃料是能源结构问题,不仅是解决汽车的问题,更是解决能源问题,中国一定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讲,氢燃料非常重要,因为它不是为代步工具提供动力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个氢社会的概念。
基于此,长城汽车的氢燃料汽车技术研发中心不只是打造氢燃料汽车,而是完善一套氢燃料动力系统,成为“氢燃料动力供应商”。
成为“氢燃料动力供应商”,意味着选择了“开放”。特别是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大型商用车领域的广泛应用,才能更好的降低成本。
以此“反哺”于长城乘用车,使其走进千万家庭成为现实;同时,也只有在体积相对较小的SUV车型上,燃料电池得以广泛应用,其技术的精细化与完备性,才有更大提升的可能性。
而在氢燃料动力供给方面,我们很可能会出现如同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世界级新能源动力供应商——长城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这一规划上,因为长城“氢能源”的强势介入,而变得多点开花,精彩纷呈。
王凤英提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