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城看华语怪兽电影发展始末

文/武侠小王子

年末魔幻大作《长城》自年12月16日首映4天内已狂揽5亿票房,成为今年《美人鱼》之外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华语电影;而相对火热的院线,线下网络关于影片质量好坏更掀起了影评人与制片方乐视间的骂战,不仅火药味十足,更有两败俱伤、鱼死网破之势。

而作为今年唯一一部怪兽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长城》承载着更独特的使命,因对华语特效的突破性应用,比起电影价值本身显得更为隐秘且意义重大;这主要集中体现于电影唯一主角、出尽风头的反派饕餮身上。饕餮作为远古“四凶”之一,残忍无比,逢人便吃;饕餮组成的军团不仅凿穿长城,更直接杀入宋朝国都,让大宋几近灭国。

《长城》对饕餮的成功塑造让我们不禁开始回想华语电影中仅有的几位特征鲜明的史前怪兽,不妨从怪兽身上寻找华语电影特效的发展脉络。

△电影《长城》手绘板海报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

△视频:长城十万精兵战饕餮,宏伟壮观

老怪兽

回望华语电影百年,关于全民一起打怪的电影可谓屈指可数,以中国古典神话为根基的志怪电影更如凤毛菱角,怪兽注定只能以配角出现在各类剑侠电影中。打怪与武侠、仙侠似有粘合剂般的关联;与好莱坞飞禽走兽相比,东方怪兽总在各类玄奇电影中在不经意间露上一两眼,并成为大侠们二话不说就暴揍的对象,不堪入目让人心疼。可正是仅有的几头怪兽,也抢了无数主角们的许多风头。

粤语残片《如来神掌》是一个好的例子,抛去大侠龙剑飞呆板无聊的演出,让观众提振、提供充足观影动力的正是这群山精海怪。《如来神掌》更似一个怪兽集结的宝库,武侠世界中怪兽身世与战力皆千奇百怪:既有铁肩担道义的金眼雕;又有魔窟守护神食人魂魄的雪山怪;既有为虎作伥的铁臂猿,又有可以化成丹药钻入人体的毒蜈蚣(具体详情请见本人前作《粤语残片《如来神掌》之异兽图鉴大全》)。

片中怪兽之密集,眼花缭乱之感,大大拓宽了人们对于伸张世界的想象力;而诸多怪兽成为后来影片中的怪兽原型。

△铁马骝钢筋铁骨、刀枪不入

△铁皮人造型充满着后现代特征

说到怪兽,很多人更多会与妖精混为一谈。但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妖精可以幻化人形,但是怪兽只能保持兽身。正如在邵氏老片何梦华的《西游记》中,我们可以正视妖与兽之间的根本区别,并缓解唐僧三师徒打怪升级之瘾。

遗憾的是,《西游记》的怪兽总是太过神通,善于千变万化、长期保持人形姿态;且想吃唐僧的妖兽多为仙家坐骑,常受仙道佛性点化,以至恶人之脾性更充分,兽性的原始凶残倒是减弱了三分。

或许我们亦能从唐僧师的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位高足中看到些许原始兽性的形状,但他们佛心坚定,毫无凶残暴掠之专长。唯一原汁原味怪兽则为电影前半段妖怪大道中露脸的史前霸王龙,一出场便山崩地裂、底气十足,可把一心向佛的唐僧吓得不轻。

△邵氏《西游记》化妆到位,有几分黄梅戏样式

△霸王龙恐怖凶残,唐僧性命危矣

中怪兽

《西游记》后要再说被尘封的打怪电影,就不得不提邵氏公司70年代天雷滚滚的《中国超人》。被张彻先生的武侠魂魄淬炼后,李修贤独担大任,成为带领香港人民摆脱妖兽魔爪的中国超人:雷马。

吸收太阳之能量后的中国超人神采奕奕、英俊不凡,怪兽却在中国超人的神威下遭了秧;在镭射光和火焰脚的多重攻击下,被KO的史前冰河生物只好自认倒霉,成为刀俎下鱼肉,死伤不及其数。

直至今日我们依然佩服《中国超人》的勇气,在香港与世界文化浪潮的快速融合背景下,邵氏电影勇敢地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感召,出产了这部光怪陆离、蔚为大观的异类神作;中国特色的打怪主义在40年前早已名扬海外、力压群芳。

△《中国超人》融合西方超级英雄的各种能力

△《中国超人》的诞生为中国科幻电影之奇观

邵氏的竞争对手们自然不会示弱,在随后台湾年拍摄的《关公大战外星人》,更把华语科幻推向了一个神奇另类的新高度;拯救世界的英雄不再是身批红甲、头戴圆盔的类西式超人,而是化身为忠肝义胆、武艺超群的“武圣”关二爷,关二爷大战外星生物岂不比超人怪兽的西式嫁接来得更简单、粗暴直接吗?同样,《关公大战外星人》也妥妥超越了《中国超人》,成为雷片史上当仁不让、无可撼动的翘楚。

当然,港台为迎合西方科幻电影的浪潮也做了种种尝试,如邵氏山寨版的金刚《猩猩王》,时空错乱版西游《孙悟空大闹香港》系列等,武侠小王子在此就不一一细表,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超常想象力,把打怪事业推向脑洞的高潮。

△关公不愧为武圣,一人大败整个外星军团

△外星人的造型今天看起来略萌

△视频:关公剿灭外星人,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在功夫电影占主流的70年代香港,另类神奇想象丰富的二次元打怪神片并未正常发酵,因过多的模仿痕迹和山寨元素,让港式怪异电影几被搁浅停滞。

在功夫片和警匪片占据绝对主流院线排片之下,打怪神片因高成本、低回报等因素开始迅速没落,直至无踪可循。或许从后来桂治洪的恐怖片和80年代香港僵尸中可以寻找些许蛛丝马迹。

△何梦华恐怖片《鬼油子》也引用了怪兽的传说

小怪兽

回望内地80年代这边厢,国产大型电视剧集《西游记》热播,以杨洁导演为首的制作团队把东方精怪魅力通过无线电视台传至千家万户、大街小巷,亿万观众亦脱离了东方奇幻书本脑补之凭空遐想,并把此当作中国打怪升级之最佳影像范本,经典不衰、影响至今。

在内地随后放出的《西游记》续集和各类经典翻拍中,能看到86版《西游记》如烙印般深刻影响,除翻拍中一如既往被唾弃的、非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外,并不单调的怪兽形象反倒给翻版增添了不少的怪趣味。

△86版《西游记》成为很多同学儿时美好回忆

△张纪中版妖怪更似《指环王》中的兽人

与电视的蓬勃盎然相比,电影里的英雄打怪升级便显得滞后许多,除了老旧的技术和放映条件限制外,社会转型以及现实主义价值观无形中限制了华夏儿女对异世界想象力。时代变迁,在物质条件充裕和电影技术飞速革新之当下,老片中的粗糙凌冽各路兽侠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栩栩如生、让人退避三舍的立体怪兽。

而此前港片没落之际,或刘伟强的《风云雄霸天下》已把英雄打怪演绎得华丽非凡。神兽火麒麟身披火云、遍体通红,威力之巨大,瞬间秒杀雄霸随从;即便真身未出手,凭火焰之神力足以横行于三寸土地,火麒麟还未出场便已先声夺人。

特效凝聚而成的聂风决战火麒麟的3分钟片段已变为全片最惊艳打斗;冰心决聂风与火麒麟的冰火决战亦完成了侠客打怪历史长河中越级般的蜕变。

△《风云》虽亮点颇多,可凌云窟一战依旧经典

△火麒麟遍体如火焰,周围高温即可融筋断骨

毕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直至港影导演纷纷北上,内地院线蓬勃增长,华语打怪电影仿佛又添了新的生机。与邵氏《西游》和诸多70年代打怪囧片相比,无论是郑保瑞票房飙红的新《西游记》系列还是星爷搞怪奇特的《西游伏魔篇》,皆能看出现代特效与东方玄奇融合的努力与决心。

抛去新《西游》单调乏味的改编剧情,欣喜的是因技术进步创造出的视觉奇怪并未让大家失望;尤其《三打白骨精》郭富城孙悟空与巩俐骷髅王大决斗桥段,已把正邪双方千变万化之神通演绎至神形具备、有脸有面。

△《大圣归来》中的反派造型颇具古典韵味

△《西游伏魔篇》的成功让星爷赚足了票房

△《三打白骨精》正邪大决斗让观众过足眼瘾

饕餮

除却年现象级玄幻喜剧电影《捉妖记》外,打怪风潮更刮到了徐老怪的悬疑猎奇电影《狄仁杰》中。在侦探外衣的包裹下,怪兽们依靠世人对科学理解的边界,每每制造种种恐慌和怪异想象;尤在其强大力量被恶人左右后,变得更肆无忌惮、威力无穷。

经历了正传《通天帝国》中对奇珍异兽赤焰金龟的小打小闹后,前传《神都龙王》玩的更加随心所欲了。从大唐疆土延伸至扶余海岛,从金甲虫延伸至巨型飞鳌,上天下地皆难不倒老怪的天马行空;配上徐克独一无二的精致特效渲染,怪兽一出场则惟妙惟肖、摄人心魄,正如远古图鉴中的恶魔再现、凶兽再生。

△怪兽大片《捉妖记》搞怪有余,场面不足

△《神都龙王》的巨鳌亦出自特效之王徐克之手

文末,我们不妨再把话题重归于张艺谋的饕餮。《长城》对神兽的塑造无疑为中国山精海怪在大荧幕上最优质的还原,饕餮的古纹头颅、腋下之眼及青铜皮肤皆有别于好莱坞流水线怪兽造型;古典元素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让《山海经》和华夏神话之大荒古典魅力在荧幕前大放异彩。

此外,老谋子开场即摆脱了“怪兽皆为噱头”标签化引导;在特效和目不暇接大场面渲染下,每一次长城攻防战皆动物凶猛惨烈壮观;长城上全军将士秦腔一出,铁血将士视死如归,悲壮之情足以撼动天地。

△《长城》的唯一主角即为上古凶兽饕餮

△为应付饕餮,三军将士严阵以待

在好莱坞巨型怪兽片《环太平洋》、《侏罗纪世界》和《独立日2》等横行中国之当日,不甘示弱的《长城》对华语电影的转型提振可谓意义非凡;即便片中充斥着诸多槽点,但其寄托着华语电影新类型的美好念想。望《长城》的持续效应如片中大力狂奔的饕餮一般,有一股用之不竭的洪荒之力,为中国怪兽电影新市场开疆拓土、披荆斩棘。

我相信不久,一出又一出华夏远古神兽影像大观即会与中国影迷见面,让每一个对异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小伙伴们身心愉悦、心满意足。

高能提醒:1.点击阅读原文,玩转全网最优质手游,在刀光剑影异域世界中感受劲爆武侠的魅力。

2.文章下方广告与公号流量直接挂钩,如各位喜爱本人文章,请不吝小手一点、不必







































哪家白癜风能治愈
北京白癜风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enge.com/ccgj/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