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汽车科技圈,有着属于夏天的喧嚣。《科技榜》七月报,我们通过典型事件和分析,总结了关于车联网,自动驾驶,电动化,大出行在内的8大趋势。1:车企的车联网主控欲进一步增强2:5G在车联网技术层面加速落地3:自主泊车(AVP)方案集中发布4:出行公司纷纷分拆自动驾驶部门5:新能源技术路线选择回归市场化6:换电模式或进一步得到政策鼓励7:大出行市场催熟车企互联网联手8:多角色玩家推动顺风车重新上线为什么得出这些趋势?这些趋势背后又藏着什么?《科技榜》七月报会给你答案。——编者按
一:车联网趋势:
趋势一:车企的车联网主控欲进一步增强典型事件:7月15日,在保定哈弗技术中心,长城汽车GTO全域智慧生态战略正式发布。发布会期间,长城旗下的车联网公司——仙豆车联网正式浮出水面。7月3日,吉利汽车集团战略投资、独立运营科技企业亿咖通在北京举办其第二款智能网联产品——GKUI19产品发布会。事件综述:7月初,在吉利博越PRO发布会上,亿咖通旗下第二款智能网联产品GKUI19推出;7月底,在长城的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中,仙豆智能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业内的视野中。亿咖通和仙豆智能,两家公司的属性极其类似——均由车企集团战略投资、独立运营,前者隶属于吉利,后者则依托长城。他们现阶段的目标明确,为吉利和长城落地更优质的车联网产品,打造更完善的车联网体系能力。在中国车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吉利和长城的玩法很有代表性,他们在产品上车的逻辑上直接作为主导方,打破了原本车企更常用的“供应商一揽子打包”模式,在理念上也则进一步明确了车企在这条大赛道上的主控意愿。分析
年之前,中国车企车联网产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时期。
那会,行业中一个比较通用的方式,是找到一家整体供应商(即TSP),例如彼时在中国市场占据很大份额的WirelessCar和休斯,他们可以将车机硬件,网联运营商,以及各种SP(ServiceProvider)服务提供商和CP(ContentProvider)内容提供商串联整合起来,再统一打包上车。然而,吉利和长城的模式正在打破这一惯性。简单而言,吉利和长城的车联网玩法变得更加“扁平化”。在他们的车联网产品逻辑中,没有了TSP的概念,或者说自身成为了TSP,完成了一款车机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应用服务的全部整合。整合之后,车企集团下的产品体系,可以在车联网领域可以实现统一化,链接到同一个车联网平台上,这个平台基于一个整体的大架构,更利于衍生价值的挖掘。要知道,在过去的合作模式中,绝大多数车企的车联网产品都是针对于车型开发的,这就导致了车企旗下的不同车型,车联网的ID体系,内容体系,技术规范等都是不同的,用户体验和用户管理是割裂的。而从用户体验的层面看,这种车企主导的新集成整合模式,将互联网生态之间的原有区隔打破,从而能够把各领域的头部服务集结在一起,组建一支真正开放的“服务战队”。趋势二:5G在车联网技术层面加速落地典型事件:1、7月19日,中国联通和宝马签订《宝马互联驾驶下一代移动通信业务合作协议》,双方确认首个5G车联网项目进入实质阶段。2、7月14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与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共建5G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事件综述:7月,5G车联网开始走向落地。在宝马和中国联通的合作中,双方将利用云联网、5G、网络切片、边缘计算在智慧交通、智慧出行等方案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整合双方优势力量推进合作更加深入。而在道路测试示范区的建设方面,除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外,上汽通用五菱还携手华为、中国移动、驭势科技及广西自治区政府共同建设了一条四位一体的智能网联(无人驾驶)公开测试道路。分析
随着今年6月份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已经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而汽车行业则是5G商用落地的最佳场景之一。
其中,自动驾驶方面,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驾驶场景数据,5G的高速率、低时延、大带宽等特点,可以使这些数据能够随时随地的通过移动网络传输给大数据中心,并进行分析和计算。
在车联网领域,随着5G而来的“万物互联”则让汽车与汽车之间、汽车与环境之间可随时随地进行互联,并实时共享更新的驾驶情报,从而使车辆能够对交通拥堵或危险情况进行预判。同时,车辆还可以通过云计算迅速制定最优驾驶策略,以便于有效规避交通事故和道路拥堵。
二:自动驾驶趋势:
趋势一:自主泊车(AVP)方案集中发布典型事件:1、7月3日,百度在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ApolloValetParking;2、7月11日,初创企业Momenta正式发布自主泊车方案MpilotParking的技术Demo;3、7月23日,戴姆勒和博世宣布现已获得巴登-符腾堡州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斯图加特的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停车场日常使用自动代客泊车系统。事件综述:7月,涉足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不约而同地发布了自主泊车(AVP)功能方案。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顾维灏在演讲中,将ApolloValetParking称为一款“可实现在有限条件下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产品”。在“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变更业务方向,重点聚焦自主泊车”的消息传出后不久,戴姆勒和博世也在自动驾驶领域携手迈向了新的里程碑。显然,在车厂和头部科技公司眼中,AVP将大概率率先打破城市空间中,乘用车高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和商业化僵局。分析
年,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已被提上日程。而封闭围栏内的低速行驶是业界公认的可以优先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场景,且暂时不会遇到法律法规的阻碍。
顺应技术整体商业化进程,自主泊车将是最先打通C端消费者与未来无人驾驶共享出行(Robo-taxi)行业的重要渠道。AVP功能也就成了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必经之路。中国停车资源严重短缺与利用率低的矛盾中确实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按照此前大众、通用等OEMs公布的量产时间节点来看,其普遍落后于自主品牌3-4年时间。即便落地后,国际OEM如果对中国特色需求响应迟缓,也会导致泊车功能导入缓慢,难以快速起量。因此,自主泊车必将成为国内下一款自动驾驶杀手级产品诞生的关键场景。趋势二:出行公司分拆自动驾驶部门典型事件:1、7月29日,有媒体报道称,滴滴将分拆旗下自动驾驶业务,新公司负责人为原顺为资本执行董事孟醒;2、Uber负责开发无人驾驶技术的部门AdvanceTechnologyGroup(ATG)宣布获得软银愿景基金、丰田及电装共同投资的10亿美元资金。
事件综述:随后8月5日,滴滴出行宣布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滴滴出行CTO张博兼任自动驾驶新公司CEO,原顺为基金执行董事孟醒出任COO,贾兆寅和郑建强分别担任美国研发团队和中国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三人均向张博汇报。滴滴在即将IPO之际剥离自动驾驶业务的决定,一度被视作效仿Uber旗下自动驾驶部门独立融资的操作。甚至有消息传称,滴滴出行也在与大股东软银及其他潜在投资者洽谈自动驾驶融资业务。分析
要知道,此时主机厂正为ADAS车型的市场份额争抢得你死我活。其对于未来无人车的运营尚且通过简单粗暴的投资方式提前占领赛道,甚至还在为是否独立组建自动驾驶团队的决定踟蹰不前。纵使有部分“先遣部队”决定携手并进,就其现阶段公布的合作细节来看,仍旧处于彼此试探的阶段。反观如今决心剥离自动驾驶业务的出行公司们,其在网约车领域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完全可以转化为企业对于安全运营的理解,进而落实在无人车的实际运维中。同时,基于平台既有的数百万台网约车每日生成的数据量,他们能够在更短时间内拿到更多真实路测与交通数据。出行公司的基因似乎能够天然补齐在“智能化”与“共享化”上的切口,在“新四化”的进程中与主机厂分争一大块蛋糕。三:电动化趋势:
趋势一:新能源技术路线选择将回归市场化典型事件:1、7月9日,工信部对“双积分”政策进行调整,首次提出对非插电的混合动力车型给予积分上的优待。事件综述:中国于7月引入被视为全球最严苛的全新尾气排放标准。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在“双积分”政策中,首次对于低油耗车型给予优惠鼓励,增加了其分值。尽管在修正案中,提出在积分计算方面给予优待的是低油耗车,并未明确提及混合动力车。不过,显而易见的是,中国政府转变方针将对擅长生产混合动力车的丰田汽车等日系车企构成利好消息。分析
在新能源补贴退坡,纯电动汽车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对于混合动力主打的低油耗汽车进行积分优惠,将有利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市场化进程。在以往以政策因素主导的中国新能源市场,越来越呈现出,以市场因素为主的竞争趋势。此前,混合动力汽车一直被排斥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范围之外,从未获得任何政策优待。氢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谁是最后的胜出者?将交由市场和用户来决定。电动化趋势二:换电模式或进一步得到政策鼓励典型事件:1、7月31日,工信部召集换电模式企业研讨会。2、北京市对出租汽车更新为纯电动汽车实施电动化补贴。事件综述:7月31日,工信部装备司在杭州实地考察了时空电动的旗舰换电站。该站主要服务于网约车,可以做到“三分钟换电”。随后,装备司召集北汽、时空电动、蔚来、伯坦科技等应用换电模式的企业进行研讨,会议内容涉及未来车电分离的法规、电池标准统一趋势等讨论。几乎在同一时间,北京为加快出租汽车行业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对出租汽车更新为纯电动汽车实施资金奖励政策。据了解,目前可以进行换电的北汽纯电动出租车最受出租司机欢迎。所以北京市更换纯电动出租车有可能将以可换电的电动车为主分析
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车电分离和换电再次被人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