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钟张艺谋的两副面孔

1孤山远影大漠风,万千光影中。这是我看完《一秒钟》后心里冒出的第一句话,我知道,这次来的,是我喜欢的那个张艺谋。很多时候,当我们谈起张艺谋,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大红灯笼高高挂》和《活着》这些把着民族脉搏拍出来的故事?还是新千年后明星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大的《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亦或是后来帮张艺谋博得“国师”之名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还是后来的《归来》、《长城》、《影》?在第五代导演中,张艺谋无疑是最具影响力,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身上有第五代导演在经历过时代伤痕后所迸发出的强大创作力,也有过第五代导演进入商业大片时代后的迷茫和乏力。他有曾经的神作,也有后来的烂片,但他的作品还是一部接一部的拍,观众也愿意一部接一部有时候我会暗自揣摩张艺谋的一些作品,发觉他作为一位大导演,其实有“两副面孔”。2一副面孔,是大场面调度的工程师,是色彩运用的视觉大师。这一点从张艺谋早期的《红高粱》等作品中就能窥见端倪,张艺谋在电影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十分大胆厚重,敢于用大段纯粹的色彩,来渲染出人物的心理状态亦或是场景背后的命运方向。张艺谋有着很高的视觉敏感度,这不仅仅体现在电影中对色彩的运用,也体现在他对“谋女郎”的发掘(这一点此处按下不表),而他的这一天分,后来也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他的大片作品中。当年的《英雄》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商业大片,其演员阵容如今看来简直是诸神的盛宴,但在我的印象中,却更加能记住鲜艳的红袍、漫天的黄叶以及玄色的冰冷铠甲。张艺谋也从不怯于大场面,从《英雄》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甚至是后来被戏称为“运动会方阵大赏”的《长城》,不管最终影片的成色如何,张艺谋在大场面上的调度都稳健有方,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最终他被选作了诸多国家盛事的导演吧。张艺谋另一副面孔,则是时代伤痕的触碰者,是人文关怀的创作者。无论是打官司的秋菊,还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敏芝,无论是战火之中的风尘女子,还是受尽苦难的知识分子,张艺谋一直在为他们讲故事,即使是在探索商业大片的路上,他也不曾忘记。有趣的是,人们总是诟病张艺谋的商业大片“不会讲故事”,却也没有给予张艺谋更具人文色彩的电影同等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enge.com/ccqw/14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