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机油屡禁不止,利益链多方参与

屡禁不止的假机油事件背后,其实是造假方、品牌商以及门店等各方利益在作祟,还有消费者对假机油认知不到位的原因。

万万没想到,年机油市场爆的第一声雷,居然是“假”机油。

1月11日,房山经侦大队端掉了一个制假售假的假机油窝点,共查获假冒商标和包装产品共计余箱余瓶,价值多万元。

在这个窝点里,配制、检验、灌装全套生产链一应俱全。有拥有润滑油生产技术的人,有10多个存假机油的罐,还有一条每天可以生产50多箱机油的流水线,所生产的机油主要售往北京周边的修理厂,每升售价才20多元,而其所假冒的品牌机油售价多在每升50元以上。

上述假机油事件其实不是个例,事实上,每年都有各种造假、售假机油事件发生。

1

市面上的这些假机油是怎么来的?

目前市面上的假机油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废油回收,一些维修站将回收后的废油进行多次提炼,然后再将这些机油重新包装进行销售;第二种是单纯的基础油混合,将最原始的胚机油罐装出售;第三种是低档油灌装,以低廉的价格购买普通油料,然后进行包装,变成高档的机油进行售卖。

2

假机油事件层出不穷

近年来,“假机油”相关报道层出不穷,机油造假事件也一次又一次刷新着我们的认知。

北京曾查获的郊区费油加工窝点,披露了一个完整的地下产业链:

1、小贩到4S店和路边店收一桶废机油公斤,收购价元左右。

2、小贩把成桶的废油销售给小型炼油厂,售价约在元。

3、到小炼油厂,废油被再次提炼成燃料油、“翻新”机油。

4、“翻新”机油拿去售卖。比如一箱假冒红壳(每箱4桶,每桶4升)售价元,比真品便宜一半。

涉案金额较大

年10月,侦查员在经济开发区文桥路一汽车美容店门口和一小区内分别将犯罪嫌疑人陆某和姚某抓获。民警在嫌疑人李某、李某亭、施某等人店铺内查获各类假冒伪劣润滑油上千件,涉案价值达余万元,扣押假机油近15吨。

年11月,安徽省巢湖市公安局警方破获一起跨省倒卖假冒品牌润滑油案,查获假冒润滑油余桶,案值超万元。

假冒各种知名品牌

年5月,上海警方通报破获迄今为止最大一起制售假冒品牌润滑润案。经查,该犯罪团伙共销售润滑油0余吨,销售额高达余万元。“长城”、“壳牌”、“美孚”、“嘉实多”等著名品牌润滑油纷纷“躺枪”。

年3月,大兴分局社区的民警发现了一个制售假汽车润滑油的窝点。仓库里到处都是润滑油桶和纸箱子,有美孚、嘉实多、壳牌等多个品牌,共有箱。在这里,经过加工的劣质润滑油被灌装到了贴有品牌包装的空桶中。

年12月,西安自强西路某驾校院内一涉嫌销售假名牌机油的窝点被西安市工商局曲江分局依法捣毁。涉嫌假冒的机油品牌有壳牌、美孚、嘉实多、道达尔等,商品涉案金额达多万元。

拿着真授权,卖着假机油

年1月,南宁市公安局兴宁分局邕武派出所的民警查获了瓶假机油,价值超过五万元,品牌以仿冒壳牌为主。据了解,这家汽配店具有销售这款机油的授权,但是店老板仍然从广东一些小工厂买进假机油,夹杂在真机油的行列中,以同等的价格一起售卖。

知名电商也被假机油侵入

年11月,义乌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跨境销售假冒润滑油案件。马来西亚籍的华人吴某在马来西亚成立公司,生产“美孚”、“壳牌”、“嘉实多”假冒润滑油,后又在广州成立外贸公司进口,在全国建立若干个销售片区,组织多个外贸公司进行分销,并在多家知名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及全国十余个省份销售,涉案金额1个亿。

3

假机油问题屡禁不止背后暗藏多重利益链

关于机油造假事件,其实每年都有在发生。屡禁不止的假机油事件背后,其实是造假方、品牌商以及门店等各方利益在作祟,还有消费者对假机油认知不到位的原因。

1、造假商利益

目前市场上卖的假机油主要是回收机油,很多小商贩会从4S店或者各大修理厂以每桶元的价格回收旧机油,再卖给机油作坊,经过提炼、清洗,最后灌装上市。据了解,制造劣质机油的成本只要几十元,但是经过加工提炼,“专业”包装,就可以变成上百元的“名牌机油”。

机油的需求量大,假机油的利润极高。相对于“真机油”原材料的高昂成本,造假方所用的“回收机油”成本更低,最终获取的利润更高。

虽然国家一直在严查严打,但是高利益的驱使下,还是催生了很多假机油加工作坊。再加上现在很多机油都是用真瓶装假油,以次充好,着实加大了执法部门的打假难度。

2、品牌商利益

"高仿机油"聊天记录与批发价目表

这是网传的一组高仿机油批发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enge.com/ccqw/8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