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基础化工瑞丰新材深度报告润滑油添

报告摘要:

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巨大,公司成长可期: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庞大,据IMARCGroup,全球规模达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据Statista,年中国市场规模为95.9万吨,但全球市场仍由国外四大厂商主导,国内技术壁垒有望突破,同时节能减排政策推动润滑油添加剂产品升级,国产替代进程正在进一步加速。

加快高端润滑油复合剂API认证,进一步打开国内外市场:公司已与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等国内主要润滑油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润滑油单剂及复合剂。公司已自主掌握SN、CI-4汽油及柴油复合剂配方工艺,目前正在国外加快申请SP、CK最高级别的机油复合剂API认证。通过认证后,公司复合剂产品可顺利进入海外及国内润滑油供应体系,市场空间将打开,快速扩大份额。

扩产能调结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逐渐上升,全球占有率达0.89%,后期有望持续提升。公司年底拥有单剂产能7.1万吨,复合剂产能1.5万吨,通过新建及技改项目,预计年新乡产能接近15万吨,后期随着沧州15万吨产能的释放,规模不断提升。公司正实现从单剂向复合剂的结构转变,另外新乡1.52万吨募投项目中的极压耐磨剂和黏度指数改进剂等特种单剂将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实现产品升级,稳固公司国内润滑油添加剂龙头地位。

无碳纸显色剂行业增速平稳,公司保持引领行业:公司作为无碳纸显色剂行业龙头,是国内该类产品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在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上均处于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市占有率始终保持领先。

投资建议:润滑油添加剂国产替代是驱动,产能扩张是支撑,加速API认证,市占率与盈利能力有望同时提升。预计公司-年实现营收9.25/14.76/19.66亿元,归母净利润1.95/3.07/4.30亿元,对应PE分别为54X/34X/25X,当前PEG为0.71,年全球市占率仅为0.89%,伴随公司产能投产以及高级别API的认证,将强化成长逻辑,公司-复合增速为49%,建议给与年1倍PEG,取值PE为49X,对应市值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API认证不及预期;产能消化不及预期;需求下滑风险。

1.国内润滑油添加剂龙头初显

1.1.润滑油添加剂与无碳纸显色剂并行

公司创建于年,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范围包括润滑油添加剂及特种造纸化学品。创立之初,公司快速切入无碳纸显色剂领域,并发展成国内以及全球最大的无碳纸显色剂产品供应商之一。年,公司开始研发润滑油添加剂产品,并于年开始硫化烷基酚钙类清净剂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年中石化资本出资认购公司万股,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做大润滑油添加剂产业。公司于年11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凭借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成为国内领先的润滑油添加剂供应商和全球主要的无碳纸显色剂供应商。

润滑油添加剂为主,无碳纸显色剂为辅的业务格局。公司主要业务可分为两大板块,润滑油添加剂和无碳纸显色剂,目前主要业务为润滑油添加剂,其重点逐渐由单剂转向单剂复合剂综合发展。无碳纸显色剂产品则可在无碳纸上达到显色功能,广泛应用于发票、收据、快递单等领域。

1.2.围绕润滑油添加剂主业发展,业绩增速快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3.19亿元增长至6.5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7.36%,保持快速增长。-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0.34亿元增长至0.9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2.31%,盈利增速超过营业收入增速。主要系公司润滑油添加剂销量明显提升,销量从年2.90万吨增长至年的4.16万吨,量价齐升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快速提升,同时公司通过产品结构的优化,强化清净剂和复合剂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主营业务以润滑油添加剂为主、无碳纸显色剂为辅,年以来润滑油占比80%以上并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润滑油添加剂价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其需求不断增加。主营业务润滑油添加剂和无碳纸显示剂毛利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润滑油添加剂毛利率从年的26.12%上升至Q3的36.75%。主要原因系公司润滑油添加剂产品种类及型号不断丰富,产品销售结构不断优化,销售单价较高的产品如复合剂系列产品营业收入占比逐年提高,也推动了公司产品整体销售单价的提升。虽然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但是公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更高,产品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公司三费呈现逐步下降趋势,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随着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的提高以及公司规模的增长,占比不断降低。研发费用率逐步提升,公司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以保持核心竞争力,利用自身研发优势不断研发出新生产技术及配方、新产品生产工艺,以提高品质、拓宽应用领域,并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故产品毛利率和净利率不断提升。

1.3.中石化参股的民营企业,管理层在行业深耕多年

中石化资本入股,助力润滑油添加剂业务。年9月,中石化资本以3.4亿元货币出资认购公司万股(IPO后占总股本15%),开启了公司与中石化在润滑油添加剂领域的深度合作。公司自年起即与中石化体系内客户如上海海润添加剂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和北京润滑脂分公司等开展润滑油添加剂合作,经过10多年的合作与发展,已成为其稳定的润滑油添加剂供应商之一。公司深耕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多年,在做大做强及不断完善优势单剂产品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复合剂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公司知名度和产品美誉度持续提升。中石化系统内的润滑油添加剂生产企业主要系生产复合剂产品,该平台仍系中石化和润英联的合营企业,牵手中石化资本将帮助公司提升品牌效应和资金助力,以提升公司在润滑油领域的竞争力。根据公司披露,截止年11月27日,公司总股本为1.50亿股。公司第一大股东为郭春萱先生,持股比例为37.22%,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4.技术行业领先,有望引领行业发展

作为中国发动机润滑油中国标准的发起人之一,能够引领国内润滑油添加剂行业的发展。公司凭借突出的润滑油添加剂研发能力以及市场影响力,成为了发动机润滑油中国标准开发创新联盟的13家发起人之一,也是发起人中唯一一家国内润滑油添加剂公司,具备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成为长城、昆仑等知名润滑油企业的供应商。公司是国内最早进行显色剂研发的机构,树脂型无碳复写纸专用显色剂曾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润滑油添加剂技术方面,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生产工艺和高度胶体稳定性硫化烷基酚钙曾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公司添加剂产品在浊度、沉淀值、产品收率、质量稳定性等方面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公司不仅是国内最大润滑油品牌——中石化旗下的长城润滑油和中石油旗下的昆仑润滑油的合格供应商,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多个著名润滑油生产商的长期合作伙伴和战略供应商。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管理层带头不断提升研发能力与技术水平。公司现已自主掌握40余项核心技术,具有多项国内领先技术。目前已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7项、国外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复合剂方面,公司目前已自主掌握了CF-4级、CH-4级、CI-4级柴油机油复合剂配方工艺,SE级、SF级、SG级、SJ级、SL级、SM级、SN级汽油机油复合剂配方工艺以及天然气发动机油复合剂、摩托车油复合剂等配方工艺。公司创始人郭春萱先生作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从业接近30年,主要负责公司整体发展站战略和研发方向的制定,作为发明人主持或参与了“一种二异辛基二硫代磷酸锌盐的制备方法”、“一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制备方法等发明专利技术的研发工作。

成立润滑油研究院,专注新型润滑油添加剂的研发与应用。截止年6月30日,拥有研发人员89人。公司研发中心拥有完善的科研实验仪器和分析检测实施设施,新设立了台架试验中心,已建有发动机台架室三个,分别安装了汽油机、柴油机和燃气发动机台架,另外还配备了四台单杠发动机。公司目前有70多个不同型号的产品在研发,分别有对应的实验室;同时还建设了功能齐全、占地达平方米的中试车间,具有多台反应釜和配套设施,具备各种单元操作能力,从而保证科研成果的顺利产业化。

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通过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取得领先技术。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除不断加强自身研发实力外,同时注重与专业研究院、高校、合作企业、产业联盟、学会协会合作与交流,积累了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分工协同创新的经验,形成了开放、前瞻的研发技术体系。目前已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新乡学院等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关系,聘请了行业专家陈立功博士兼任研究院院长。

2.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国产替代正当时

2.1.润滑油添加剂全球市场被国外巨头垄断

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庞大,中国润滑油添加剂市场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据IHSMarkit,年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总共万吨,折合价值约亿美元。其中北美市场占比最大,约为29%,其次是中国市场,约为16.6%。

机动车与工程机械是润滑油应用的两大下游领域。据IHSMarkit,-年,全球对润滑油的需求每年大约以0.7%的速度稳步增长,在美国以及大多数欧盟国家,润滑油添加剂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燃料消耗和经济增长的速度。近十年,润滑油添加剂的增速逐渐上升,根据IHS估计,-年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预计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

根据IHSMarkit,在产品结构方面,年世界润滑油添加剂消费结构接近62%是分散剂、洗涤剂与抗磨剂,28%是黏度指数改进剂。

全球润滑油添加剂供给由路润博(Lubrizol)、雪佛龙奥伦耐(ChevronOronite)、润英联(Infineum)和雅富顿(Afton)四大润滑油添加剂生产商主导。其中三家总部位于美国,而润英联的总部位于欧洲。四大厂商合计占有国际市场85%左右的份额,这四大润滑油添加剂公司主要以复合剂的销售为主,生产的单剂一般自用,其中近70%销量在于汽车应用。四大将不同类型的复合剂出售给润滑油调和商,润滑油添加剂的主要利润来自复合剂配方,这使得四大的主导地位非常稳定。

2.1.1.国外四大公司抢先布局中国

四大润滑油添加剂中的两家——润英联和雪佛龙奥伦耐,都与石油公司有关联。润英联隶属于埃克森美孚化学公司和壳牌化学公司。雪佛龙奥伦耐公司隶属于雪佛龙公司。雪佛龙奥伦耐和润英联并不占据其母公司添加剂业务的所有份额,它们同样需要与其他供应商竞争,付出巨大努力以保持其作为母公司主要供应商的地位。另外两家——路博润公司和雅富顿化学公司,不属于石油公司,但与石油公司有长期可靠的合作历史,凭借多年来在配方技术和生产方面的经验,确保了其在润滑油行业的稳固地位。

1)路博润(Lubrizol)路博润公司建立于年,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威克利夫市,以研究、开发、生产和经销润滑油添加剂起家。截至年,路博润公司申请专利超过项。产品以复合剂为主,主要有发动机油复合剂,车辆传动系统用油复合剂,液压油、工业齿轮油、汽轮机油等工业油复合剂以及金属加工油复合剂。据该公司报道,年销售收入超过60亿美元,其中润滑油添加剂销售收入占比70%以上,拥有名员工,超过个工厂,客户遍布多个国家。

2)润英联(Infineum)年,埃克森化学公司和壳牌国际化学有限公司成立的一家合资企业,将它们在全球的润滑油和燃料添加剂业务结合起来。年1月1日,润英联开始运营,年其润滑油添加剂销售额估计约为35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润滑油添加剂供应商。主要产品有汽油机油复合剂、柴油机油复合剂、船用油复合剂、车辆传动系统用油复合剂,在工业用油方面产品不多,主要是原美孚开发的工业齿轮油复合剂。在车用润滑油添加剂方面比较有竞争优势,润英联公司润滑油添加剂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20%左右。

3)雪佛龙奥伦耐(ChevronOronite)雪佛龙奥伦耐成立于年,是美国第三大润滑油添加剂生产和供应商。据其报告数据,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拥有润滑油添加剂18%的市场份额。主要产品有汽油机油复合剂、柴油机油复合剂、天然气发动机油复合剂、铁路机车及船用油复合剂以及抗磨液压油复合剂。在单剂方面优势还在于其黏度指数改进剂产品,雪佛龙奥伦耐的添加剂生产能力约为万吨/年。

4)雅富顿(Afton)雅富顿公司成立于年,是世界第四大润滑油添加剂公司。据雅富顿公司报告,年润滑油添加剂销售额为20.25亿美元。雅富顿公司生产的添加剂产品共有余种,涉及到润滑油添加剂单剂的市售产品有20余种。主要产品有汽油机油复合剂、柴油机油复合剂、铁路机车及船用油复合剂、车辆传动系统用油复合剂,在工业油方面,主要产品有液压油、工业齿轮油、拖拉机油及润滑脂复合剂。雅富顿整体产品性价比较高,且在特种品种添加剂上有竞争优势,例如自动传动液等。该四大路博润、雪佛龙奥伦耐、润英联以及雅富顿控制了润滑油添加剂世界份额超过85%以上。由于中国润滑油添加剂市场稳定增长、潜力较大,四巨头公司逐渐进入国内市场,通过建立生产基地、与当地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抢占国内润滑油添加剂高端市场,在资金、规模、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1.2.行业技术壁垒高,通过认证难度大润滑油添加剂产品虽然性质大多相似,但从研发开发技术、生产、营销方面,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存在较大差距。

润滑油添加剂研发需要深厚技术基础、大量专业测试以及丰富从业经验,测试总成本高昂。应用研发是润滑油添加剂公司必不可少的发展方向,高端的润滑油添加剂产品有十分苛刻的性能,需要高度专业性的研发开发才能满足客户需求,由于大多数润滑油生产厂商的基础油有所不同(原油来源、萃取精炼工艺、黏度等),不同的生产厂商对添加剂的配方差异,需要量身定制,而这需要对每种润滑油添加剂进行测试,润滑油添加剂厂商承担着为客户提供测试的财务费用和研究责任。

国外厂商有很多长期合作的研究机构为其提供测试,例如美国的SouthwestResearchInstitute、英国的Ricardoplc、法国的UTACCERAM以及德国的FEV,而用于测试的总成本及其高昂,典型的特定性能的润滑油测试成本从万美元到万美元不等,而如若性能更为苛刻,则测试成本可能更为高昂。研发、测试费用可能占总销售额的6-8%,且随着产品种类增加、用途增加、市场扩张而逐渐上升。且不同产品的迭代周期加快,对于汽车发动机油的新规范可能两到三年颁布一次,则需要新的测试。而国内厂商很少有长期合作的研究机构可以提供稳定的特殊功用润滑油添加剂性能测试,且无法担负昂贵的、高频次的测试费用,因此在高端定制产品上的竞争存在较大劣势。

润滑油指标API(AmericanPetroleumInstitute)认证申请难度大、耗时长。API是美国第一家国家级的商业协会,负责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用设备的标准化工作,以确保该工业界所用设备的安全、可靠和互换性。在20世纪初,世界上石油工业发展很快,特别是美国的润滑油生产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为了给润滑油制立一个行业标准,美国石油协会从年开始对润滑油制立了一个API机油等级质量标准,世界上所有先进的工业国家都认同API机油等级质量标准。以后各地区、国家,甚至有些汽车品牌都有了自己的等级质量标准:如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奔驰汽车、宝马汽车、大众汽车等。

API申请费用一般为三种,申请费、审核费、年费。由于润滑油添加剂指标含量多达10多种,单个产品认证费用至少高到万美元。API申请费、审核费、年金是由企业以美元的形式,直接邮寄给美国石油学会的。价格由美国石油学会决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改变。API每三年安排一名审核员对企业进行一次审核换证。审核员有国内或国外的审核人员。遇到国外的审核员到企业审核,需要企业备有英语的口语翻译进行。国内进行认证所咨询的费用根据职API证书规范的数有不同,一般3万左右人民币。

API认证流程复杂,耗时至少需要半年。1)按照API标准设计和生产产品填写美国API发给的认证产品的申请表、协议;2)根据《APISpecQ质量纲要规范》编写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整套程序文件以及有关的作业文件;3)向美国API总部递交(邮寄)用英文填写完的申请表和协议、英文版的《质量手册》和申请费。一种API产品规范即一个API证书。根据《APISpecQ1质量纲要规范》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至少要运行四个月,并且进行了一次内审和管理评审,然后才能由审核员审核;4)API总部审核《质量手册》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并将审核的结果通知企业。《质量手册》合格通过后,美国API总部指派一名审核员到企业进行现场的审核,具体检查原料和成品的保管状况,生产加工、检验过程,产品的试验过程,计量检测器具、试验设备的检定状况,然后审核体系文件和记录。主要是审核文件和记录;5)审核员将审核的记录和评价上交美国API总部,总部审核通过后向企业颁发证书。

润滑油添加剂市场需要厂商具备较强的营销能力。润滑油添加剂厂商通常直接将产品出售给客户,没有中间的经销商以及代理商等分担利润,这同时对润滑油添加剂厂商的销售人员有更高、更专业的要求,销售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的、受过专业技术的工程师或者化学家,有较强的研究、生产、购买、营销的经验,并且需要长期稳定的客户来源。同时,如果要开发海外市场,提供新的润滑油添加剂,润滑油制造商必须与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欧洲协调委员会(CEC)等机构合作,提供准确的技术信息以及测试规程。而国内厂商销售方面较为薄弱,销售人员参差不齐,且国外润滑油添加剂市场格局固定多年,各类巨头与客户联系紧密,合作密切,市场准入难度较大,因此对国内厂商的高端产品客户来源较少,驱动力较少。2.1.3.国内逐渐打破海外垄断,新标准应运而生

为满足中国市场快速发展需求,发动机润滑油中国标准开发创新联盟于年成立。核心目标是力争五年之内通过研究中国当前具有代表性的发动机型,建立符合中国发动机技术特点的润滑油标准体系和润滑油产品标准,改变目前完全采用国外标准的现状。

国内柴机油润滑油标准呼之欲出,瑞丰新材具有绝对话语权。公司作为发动机润滑油中国标准开发创新联盟的13家发起人之一,联合发动机厂商、汽车制造厂商与润滑油企业共同推动国内柴机油标准的制定,在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联盟成立至今,共召开六次会议,成立了中国D1柴油机油产品工作组,推动GB修订立项工作和CTMC(试验监控中心)的成立及5项标准的发布。

2.1.4.公司全力认证API,志在切入高端市场

公司正在全力冲刺CK-4、SP级别的API标准认证,切入高端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公司目前拥有丰富的润滑油单剂和复合剂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各类需求。单剂产品凭借其优异的稳定性及较高的性价比被下游广泛采用,公司添加剂产品未来的研发方向主要是发展多功能复合剂、开发特种单剂和研制工业油添加剂。

立足高品质单剂产品,逐步向市场更加广阔,运输、储存、使用更加便利的复合剂产品发展。在国内发动机油添加剂高端市场上,进口复合剂几乎垄断了市场份额,高端润滑油产品的复合剂供应链一直被国际四大占据。在中低级别产品上,公司的复合剂产品已经进入了除昆仑、长城之外二三十家规模以上润滑油生产厂商的供应链。考虑到目前各国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提升空间有限,添加剂API标准的更新节奏也会相应放缓,公司正在全力冲刺CK-4、SP级别的API标准认证,切入高端润滑油添加剂市场,提升公司产品的价格区间,改善毛利率。

2.1.5.产品矩阵丰富,挑战全球市场份额

公司产品体系丰富,技术领先,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满足客户需求,市场份额不断提升,逐渐打破国外四大对高端市场的垄断。

公司单剂产品主要有清净剂、分散剂、抗氧抗腐剂、高温抗氧剂等;复合剂通常具有复合效应,主要为多种上述单剂产品与不同类型的基础油混合加工而成。

在清净剂产品的基础上推出高温抗氧剂类高端品种。年公司润滑油添加剂产量为4.13万吨,其中清净剂作为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产量占比最大,达54.5%。高温抗氧剂产量最小,占比约4.10%。由于清净剂产品市场需求较高,公司于年对该类产品相关生产线进行了改扩建,该类产品在-产量逐渐上升。高温抗氧剂系列属于添加剂产品系列中的高端产品,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公司对该类产品原生产线进行了大幅改扩建,年相关改扩建主体设备及配套设施建成后开始投产,未来随着汽车排放标准及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该类抗氧剂产品的市场空间将会逐步扩大。

公司在未来还计划开发极压耐磨剂、黏度指数改进剂等特种单剂,满足下游高精尖需求。现阶段,特种单剂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科聚亚(Chemtura,已被LANXESS公司收购)、巴斯夫(BASF)、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罗曼克斯(Rohmax)等润滑油添加剂公司。特种单剂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而研发成本较高,潜在竞争者进入难度很大。由于部分特种单剂需求刚性较强,生产厂商可以收取较高溢价。以有机钼抗磨剂为例,进口价格超20万元/吨,国产价格也近10万元/吨。

工业润滑油复合剂的研制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常见的工业润滑油包括液压油、齿轮油和金属加工液等,使用量一般较少,而性能要求严苛,因此具有较高的技术和资金壁垒,也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在工业用油添加剂市场上,国内生产的添加剂占有大部分中低端份额,国外公司占有大部分高端份额。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公司将专注于提高添加剂的质量和开发高端复合剂,以在利润率更高的高端市场中抢占更重要的位置。

性价比优势存在,替代趋势逐步显现。根据公司披露数据,润滑油添加剂产品-年价格约在10~00元/吨,与海外进口价格20~元/吨相比,相差元/吨左右。公司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有较大的性价比优势,随着公司产品质量的不断升级,将会对海外产品形成替代。

市场份额逐年增长,潜力仍较大。公司添加剂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从年的2.4%稳步上升至年的2.75%,国际占有率从0.64%上升到0.89%,随着市场开拓以及技术进步,公司在国内市场及国际市场都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2.2.中国市场空间巨大,国内企业快速成长

中国润加油添加剂市场由于机动车的增长以及工业制造规模的扩大而逐渐上升。根据Statista数据,中国润滑油添加剂需求量已由年的75万吨增长至年的95.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2%,高于全球1%-2%的平均增速,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消费量略有下滑约90万吨。我们认为随着经济复苏,出行与物流的恢复,润滑油添加剂将逐渐回升,市场规模约万吨。

2.2.1.中国润滑油添加剂市场走向成熟

伴随中国润滑油市场逐步成熟,国内崛起了以瑞丰新材、上海海润、无锡南方、锦州康泰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企业。除此之外,还有金克斯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中石油吉林化工有限公司、中石油太仓添加剂厂、莱茵化学有限公司、富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1)上海海润添加剂有限公司

上海海润成立于年4月,注册资本.4万美元,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汽机油复合剂和柴机油复合剂为主,船用油复合剂、齿轮油复合剂、液压油复合剂等为辅的产品体系,同时从事各种高档润滑油和工业专用油等特种油品的生产,公司生产能力为吨/年,复合剂产能达4万吨/年。

2)无锡南方石油添加剂有限公司

无锡南方成立于年5月,是原中石化布点在南方生产石油添加剂的定点企业,具有二十年的精细化工行业生产的经验,以生产润滑油添加剂单剂和复合剂为主。注册资本万元,主要产品有清净剂、分散剂、抗氧抗腐剂、防锈剂、降凝剂、复合剂、柴油清净剂,根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enge.com/ccqw/8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