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的造车ldquo狂想曲r

手机企业造车,是追逐资本风口还是“自救”?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连续4年下滑。

或许,汽车发明者卡尔·本茨本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百年之后,围绕汽车这一发明,竟有那么多文章可做。

先有小米创始人雷军深夜造访长城汽车,后又传出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拜访理想汽车,紧接着又传出百度与极狐宣布共同造车……汽车行业的舆论焦点不再局限于新品、谍照、战略,常常也在几家“门外汉”之间来回拉扯。

在蔚来、理想、小鹏等新造车企业在市场立稳脚跟后,进入年,几家科技企业来势汹汹,百度、富士康、滴滴、小米、等企业纷纷宣布进军汽车制造领域。同时,为加速造车,巨头们求贤若渴,对于高管及复合型高级人才,有企业甚至开出“年薪无上限”的条件。

ICT(信息、通讯、技术)企业造车风头正劲,“投资教父”阎焱却发声:“很多人想赶上这趟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最后多少人能够活下来呢?大概就那么几家。所以造车运动会继续下去,但最终绝大部分公司都会死掉。”

事实我们也看到,在第一波造车热潮中,赛麟、前途、拜腾汽车等已经退出赛道。不过,相比前一轮造车热,此轮互联网造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除了自身拥有较为强大的资本实力,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围绕“造车”这一共同的主线,巨头的造车思维不尽相同,并非将造车作为唯一的出口。

车云菌发现将国内ICT企业造车模式整理为“三大派系”。其一,赋能派:华为、OPPO、、地平线等;其二,造车派:小米、百度等;其三,自动驾驶出行派:百度、滴滴、小马智行等。

“赋能派”代表:华为、OPPO、,帮车企造好车

“做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给自己设立的明确定位。华为汽车业务延续“云-管-端”架构:智能车云、智能网联,以及车机扩展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三大终端。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业务覆盖范围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

智能座舱:通过“麒麟模组+鸿蒙OS+HiCar”赋能数字座舱,构建人车生活全场景出行体验;

智能驾驶:借助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工具链和融合传感等,助力自动驾驶从L2+向L5平滑演进,这不同于其他企业“代次升级”或“一步到位”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升级模式,华为提供了“L4当L2”的新思路,即在驾驶责任上将L4级系统按照L2级系统来用——驾驶员全程监测路况,但纵横向控制,全程都由车辆完成。

智能电动:目前的核心是构建高效、快充、安全、智能的电动系统,华为在车载充电、电池管理、电机控制系统等方面均已进行了相关的技术储备;

智能车云:以“平台+生态”的形式,为车企提供自动驾驶、V2X、车联和电池管理四个方面的云服务;智能网联:主要提供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车内、车外网络连接方案,包括5G+C-V2X模组、T-Box、车载网关等。

兴业证券指出:与不少高科技企业转型造车的行为相比,华为始终强调无意参与到实体造车行列之中,而是依托手中的ICT领域核心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为车企服务。通过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让车企合作伙伴不但能“造好-车”更能“造-好车”,领跑智能网联汽车时代。

此前,华为多次声明不造车,旨在通过智能汽车五大业务领域,与相关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了通信、整车、零部件以及互联网企业打造了智能汽车生态圈。分析认为,在手机业务放缓的前提下,华为选择了自身最擅长且市场前景最广阔市场——人工智能,并通过控制软硬件,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上游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车企,如同当年的博世和大陆。

另外,OPPO与的造车模式也更倾向于“赋能派”。

今年5月,OPPO传出造车消息。目前,OPPO在汽车方面已经申请了大量专利,涉及车辆自动驾驶、车辆定位、车辆控制系统、汽车显示屏等。

目前,OPPO也在与主机厂进行多路布局,与智能汽车品牌理想合作实现车机互联,OPPOFindX3系列手机可以作为理想ONE的蓝牙车钥匙。同时,还参与了上汽集团零部件公司零束的SOA架构项目,希望输出摄像头防抖技术,用于座舱中的拍照和人脸识别。

不难看出,OPPO正在将自身在智能手机市场积累下的AI、芯片、硬件整合、系统生态上的优势直接转嫁到了新能源市场。

而则是通过注资主机厂拿到造车的门票。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则宣布,集团战略投资哪吒汽车,完成全部投资后,将成为哪吒汽车第二大股东。

今年6月,正式启动汽车人才招聘计划以组建汽车团队,招聘涉及信息安全高级经理、软件架构高级经理、质量开发专家等。

根据双方透露的信息,前期将在资本层面和智能汽车信息安全领域有重大战略合作,并未涉及汽车生产制造环节。不过,按照周鸿祎此前说法,或未将造车列入双方未来的合作。

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认为:“需要一个进入造车领域的机会,在标的不多的情况下,选择哪吒显然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哪吒汽车需要在软件方面的技术,以及互联网营销方面的经验,更看重的是其能帮助哪吒拓宽融资渠道。”

“造车派”代表:百度造无人车小米造家用车

在目前互联网企业造车的阵营中,百度算是涉猎最广泛的企业之一。

从业务布局来看,百度在基建端的云平台、网联化均有涉及,整车端业务可以分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慧交通;造车方面与吉利组件智能汽车公司集度并与北汽极狐汽车共同造车;出行端,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线开启多城运营,做无人化共享出行的服务商。

从产业链来看,百度与零部件供应商、芯片算法公司、整车企业展开合作。

而触角广泛的背后是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平台——Apollo。由于Apollo是帮助合作伙伴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百度已从原来集中力量研发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平台,发展到兼顾自有智能车联和车路系统,从“三驾马车”+造车业务两手抓汽车业务,涵盖基建-整车-出行全过程,业务布局全面。

一方面赋能车企,通过智能交通、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化驱动,帮助车企实现车型产品智能化,Apollo智舱已经与奔驰、宝马、福特、通用、凯迪拉克、雷克萨斯、吉利、长城、奇瑞、现代、起亚等超过70家车企合作,合作上市车型超过款。

另一方面,通过与吉利合资车成立智能电动车公司,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与特斯拉、苹果等公司同场竞技,推动无人驾驶出租业务线多城运营,做无人化共享出行的服务商。百度汽车公司独立于母公司体系,保持自主运营。

整体上说,百度造车围绕自动驾驶为轴心,在技术攀登高峰的同时也在“沿路下蛋”。

小米,或许也期待通过自动化驾驶构筑从基建到整车的生态。

年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宣布拟成立一家公司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亿美元。此后,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公布“小米造车”的相关细节。据悉,小米汽车首款量产车型将定位10万元以上高端家用轿车或SUV,其智能配置将达到当时行业领先水平。

至此,小米造车计划虽已尘埃落定,但关于未来的生产制造及发展模式还未透露更多细节。

有分析指出,从小米目前发布的职位招聘信息来看,自动驾驶系统涉及的感知、定位、控制、决策规划、高精地图均在招聘范畴,因此不少业界人士推测“小米将在自动驾驶技术上追求全栈自研”。

其实,小米最近几年来一直在投资包括小鹏、蔚来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相关企业;另一方面还在持续进行技术积累,到年专利申请数量约为件。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告系统中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小米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

目前,业内更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enge.com/ccyt/110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