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2021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上市公

船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水上交通、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战略性产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船舶制造行业的上游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等原材料的供应,以及船舶设计和船用配套设备的生产等;中游包括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船、液化天然气船、豪华邮轮、军舰等船型的制造;下游主要涉及航运、国防军工、海洋工程等应用领域。本文对船舶产业的上市公司进行了汇总,并从船舶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业务布局、业绩及业务规划进行全方位对比。

1、船舶产业上市公司汇总

目前,我国船舶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分布在产业链各环节,具体包括:

钢铁上市公司:华菱钢铁()、重庆钢铁()、山东钢铁()、安阳钢铁()、中信特钢();

有色金属上市公司:铜陵有色()、众源新材()、常铝股份()、中色股份()、ST西源()、华友钴业();

船舶设计上市公司:天海防务();

船用配套设备上市公司:潍柴重机()、中船科技()、宝鼎科技()、亚星锚链()、北斗星通();

船舶制造上市公司:中国船舶()、中船防务()、江龙船艇()、亚光科技()、中国重工();

航运上市公司:宁波海运()、中远海特()、长航凤凰()、招商轮船()、渤海轮渡()、中远海发();

国防军工上市公司:天和防务()、新余国科()、铭普光磁()、长城军工()、国瑞科技();

海洋工程上市公司:山东墨龙()、星网宇达()、海兰信()、久之洋()、蓝科高新()、中集集团()、润邦股份()。

2、船舶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业务布局对比

在中国船舶制造行业中,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占据绝对领先市场地位的国家集团公司,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重工”,)于年11月重组合并,属于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旗下拥有众多中国造船骨干企业。

3、船舶制造行业上市公司船舶制造业务业绩对比

从船舶制造业务业绩来看,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龙头上市公司是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其他上市公司的船舶制造业务规模则相对偏小。其中,年,按载重吨计,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合计完工交付船舶占全国造船完工量的37.22%。

4、船舶制造行业上市公司船舶制造业务规划对比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依旧处于全球大流行,虽然全球航运市场迎来较大复苏,船东为控制运力,保持运费上涨,但因全球疫情影响叠加经济下滑预期,船东订购新船意愿仍不强烈,投资心理仍未恢复,航运市场火热并未转化为实际的船舶订单需求,经营接单形势依然严峻,国际船海市场仍处于低位。

面向未来,各船舶制造上市企业布局规划如下。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还可以与+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enge.com/ccfl/11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