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26906.html游居庸关长城
缪迅
5月初的北京,天气还不太炎热,早晨走在街上,迎面吹来凉爽的风,让我不由得哼了几句那首比我的年龄还要大几岁的老歌。那首老歌歌唱着建国初期北京儿童放学后在北海公园荡起双桨的快乐。而我此行北京第三天的一个活动,是要去攀爬比北海公园的资格要老得多的居庸关长城。
位于昌平县城以北20千米峡谷中的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距北京市区60公里,距八达岭长城20公里,地形险要,是长城重要的关隘。从相关史料中了解到,今日人们所见到的居庸关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年,距今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规划创建,明景泰初年(公元-年)及其后又屡经缮治。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驶金柜山巅,周长余米,南北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设施齐备。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设施。
居庸关长城所在的峡谷关沟,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要扼控此口,时称"居庸塞"。居庸关由此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
当天上午,我从下榻的宾馆出发,坐了一个多小时大巴,抵达居庸关长城。
中午时分,我从第七敌楼开始了攀爬,第七敌楼至第八敌楼,或许是居庸关长城地势最陡峭、攀爬起来最辛苦、出汗最多的一段。一个一个台阶地走上去,大约10几分钟,我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抬头看,前面还有很长的一段台阶。不管怎么说,第八敌楼是必须抵达的目标。看看前后左右的游客中又不少年纪一大把的老外,虽然也是步履艰难,但即使拄着斯迪克,喘着粗气,还是兴致盎然,往上爬,不回头。咱也不能输给人家。咬紧牙关,上!又爬了10级分钟,终于抵达了第八敌楼。
站在第八敌楼,眺望环绕四周的群山,只见敌楼四面的山峦重叠,树木葱郁,景色瑰丽,万树与古老的长城交相辉映,美不胜收,而长城更好似一条蜿蜒的银蛇盘旋其上。朦朦胧胧,好一派“居庸叠翠”的盛景。居庸关长城是考验意志和韧力的地方,也是叩问历史、与历史对话的地方。不同角度看这里的山、水、城、关、墙,错落有致。壮哉!居庸关长城!
不经意间,23年前第一次来北京时去八达岭长城一游的细碎回忆涌上心间。
那是年盛夏7月,我坐了整整27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了北京站,那天北京气温高达37度,感觉空气都会“燃烧”起来。我是因参加由全国高校校报协会举办的高校编辑新闻培训班而来京的。
一个多礼拜下来,我们一些来自各地高校的校报同仁彼此已经很熟了,大家合计着休息天去八达岭长城游一游。
离京前一天的那天下午,我和几位校报同仁从北航后门出去,走不多久,就到了京包线上的清华园站,上了开往八达岭的火车。现在还能想起,我邻座的一位年轻妈妈,望子成龙心切,一路上看到车窗外的风景或地名,就不停地给大约物流岁的儿子“上课”,一再地叮咛小家伙“记住啊”。
游完八达岭后,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没有带伞的我们几个都被淋成了落汤鸡,冷得直打哆嗦。乌泱泱地挤在京张线上的“青龙桥”站上,过了好久,终于挤上了返程火车。
一晃,23年过去了。当年和我同游八达岭的那些校报同仁,应该“别来无恙”吧。
鸣谢:缪迅先生赐稿分享!
缪迅先生热文⑴那些年,慎馀里的爱国卫生运动
⑵甜爱路的故事
⑶50多年前一角钱一碗的猪油渣汤
⑷“野营拉练”琐忆
⑸当年学农在宝山
⑹回想往事情满怀
⑺简令嘉:我是解放军战士“睡马路”的目击者
⑻致敬英烈——写在上海解放71周年之际
⑼“里弄食堂”,不仅仅存活在记忆里
⑽缪迅:聊聊我和图书馆的那些事儿(一)
⑾缪迅:聊聊我和图书馆的那些事儿(二)
⑿缪迅:聊聊我和图书馆的那些事儿(三)
⒀缪迅:聊聊我和图书馆的那些事儿(四)
⒁对祖父的细碎怀念
⒂记忆里看过的电影(一)
⒃记忆里看过的电影(二)
⒄记忆里看过的电影(三)
⒅记忆里看过的电影(四)
⒆记忆里看过的电影(五)
⒇记忆里看过的电影(六)
(21)记忆里看过的电影(七)
(22)记忆里看过的电影(八)
(23)我的外婆
(24)国际饭店:历经沧桑魅力永久远
(25)60年前,人生中遭遇的第一次“隔离”
(26)当“爷爷”的感受
(27)漫忆当年“熏蚊子”
(28)漫忆我的跑步史
(29)那些年,我看过的“内部电影”
(30)说说长江剧场那些事儿
(31)那一年的体检让我坐了回“过山车”
(32)初夏时节探访周公馆
(33)童年迷路记
(34)那些年,我国也实行过夏时制
(35)有感于重修"张庙一条街"
(36)老同志坐公交兜兜,不亦乐乎!
(37)文化广场,有一座救火英雄纪念雕塑
(38)难忘儿时在海伦公园游玩
(39)在曹杨新村:感知上海故事
(40)我的几位北苏州路小学老师(1)
(41)我的几位北苏州路小学老师(2)
(42)我的几位北苏州路小学老师(3)
(43)我的几位北苏州路小学老师(4)
(44)我的共青团生涯
(45)我的大学
(46)一杯“音乐午茶”滋润美好生活
(47)国际博物馆日:我偶遇一个科创园
(48)未成曲调先有情
(49)难忘的年
(50)国庆:我和韩兄的南镇扬之旅
(51)台风日,我听了场星广会
(52)年,上外教师排演了英语话剧《于无声处》
(53)我的话剧缘
(54)32年前,我所亲历的“甲肝”疫情
(55)年春节散记
(56)王汝琪同志与上外附校
(57)老友相聚在虹口
(58)东张西望马德里
(59)毕业33年聚会随想
(60)雨中与老同学游大洋山岛散记
(61)57年后重看《飞刀华》
(62)周退密:芳华育桃李诗中岁月长
(63)杰出的人民教育家王季愚
(64)在诺艺站“忆江南—李磊艺术沙龙”的美好体验
(65)有感于话剧走过年
(66)一分钱
(67)对上海话的今天和明天不妨抱以乐观态度
(68)我又听了一场“思想湃”讲座
(69)希腊初印象
(70)我们的生活需要音乐
(71)那年夏天,匆匆游凤凰
(72)春秋淹城遗址访古
(73)从“虹口白领话剧团”的溢出效应谈开去
(74)行走东方盐湖城
(75)皖南古村西溪南
上海老底子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启未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