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一词语出《管仲·立政》:“甲弊兵簓,莫之修缮”;修,即修补,也有修饰、修长等意;而缮字有三种意思:修补、保养、抄写。所以修缮除了修,还有保养、维护之意。我是韦悦忠,网名小五,长城摄影师一枚,纪录下长城的每一精彩瞬间是我的心愿。曾经雄伟壮丽的长城,历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满脸沧桑、尽显老态。我曾经记录下很多各种因素带来的改变,不甚唏嘘。为了让长城伟岸的雄姿能继续留在我们的身边,每年相关部门都会依据病害情况对一些长城开展抢险加固。影友们非常熟悉的箭扣长城东段,在今年,也开始了第三期的修缮施工。箭扣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作为万里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在长城画册里上镜率是最高的一段,这里山势变化丰富,雄奇险要,向来是长城摄影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想着能纪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能拍下这一过程中的点滴,我连续数日早起跟着工匠师傅们一起上山,然后天黑一起下山,观察与拍摄。当每晚累瘫在床上,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份汹涌而来的疲惫时,我想着那些在长城上日复一日、早起晚归、劳作不息的工匠师傅们,他们的工作是如何辛苦之辛苦!这是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几百年前,它曾经塑造了这巍巍大墙,坚挺屹立,今天,我也感受到了!每天大清早,一群无名工匠们树枝做拐,背着午饭,从箭扣长城山脚下的西栅子村五队出发。他们的目的地是箭扣长城号至号敌楼及边墙之间。他们不是在爬长城探险猎奇,而是要去修长城。他们无声、无名,步履坚定,汗水沁透工装。箭扣长城东段号至号敌台及边墙,这里地势险峻,风化严重,病害种类集中。近些年,箭扣名声在外,每个周末游客蜂拥而至,人流居然能在城墙上“堵车”,极大地加速了墙体的受损程度。这里施工难度要比二期工程更高,且危险性程度极高。所以,对工匠们的体力和技术要求也更高。受限于地形等原因,维修工程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运送白灰和砖石等材料是通过驼队进行,一天约有四、五趟。一个骡子一次能运白灰六袋,若是方砖10块,青砖则是11块。骡队先来回把材料运送到离长城尽可能近的地方。然后,才能通过滑轮运送到施工现场附近便利处。再由人抬肩扛,送到长城修缮需要的地方。箭扣三期的修缮,和前几年其他一些地区长城的修缮理念有很多变化,理论上墙体表面的浮土,还有一些小的灌木都会被清理,但一些不影响长城安全的树木,会先保留下来,后续监控观察。但修缮工艺,很大的程度上继续使用老的修城工艺。虽然有新砖,但也尽可能把从长城清理出来的旧砖、残砖利用起来。经过一上半午的施工辛苦,到了工人午饭的时间。一个大铁锅里,煮着热腾腾的青菜汤挂面,从底下带来的馒头,和着挂面汤一块儿吃。一个人能吃两三个馒头,这也是一日之中最轻松的时刻,看着他们吃的都挺高兴的。吃完后,就地躺下休息一个小时,然后,又顶着烈日,干到下午五点多。正在号台西油楼修长城的60多岁乔师傅,箭扣一、二期工程都有参与过。乔师傅说,这段施工难度系数较大,很多地方都比较危险,工人们都得小心翼翼。乔师傅介绍,这支队伍年龄平均在60岁左右,有的和他一样都有参与过箭扣长城修缮的一、二期工程,所以对第三期工程“抢险加固”的施工,拥有更丰富的实践经验。人抬、肩扛白灰、砖石等物料转运到需要填补的地方,乔师傅和团队将用近一年的时间去修复这段米、敌台8个的历史残垣。乔师傅说,能给长城修缮维护,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非常自豪!修缮是一门精细的手艺,要求工匠们极具耐心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现场,我看着他们一锤一锤而又谨慎地往城墙内填土、或勾缝、或砌砖,如果不是简陋的服装提醒了我,真的能以为是古代工匠们穿越了长城时空,来到了我身边!在之前箭扣长城二期修缮的报道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过,(长城修缮)“能不动手术就不动手术,如果非要动手术,那就尽量做到切口最小,最好就是微创手术。”之后年1月发布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这种思想:坚持不改变原状、最低程度干预、预防为主、分类保护和分级保护。为减少对长城的干预,只在预防性保护措施不能解决安全问题的情况下,才能采取工程干预措施。保护维修要达到的目标是“妥善保护长城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在拍摄中,我感受到了这些思想已经融入整个维修过程,令人欣慰。“在修缮的过程中,我们是认真的,相信我们的修缮也会随着箭扣长城记录在历史中,供得起后人‘翻阅’”,乔师傅自豪地说!在箭扣长城东段号敌台东北角考古清理过程中,还发现了一块城工碑,碑已经送到文物管理部门保护起来。碑上纪录着当年的负责人:“山东右营中军薛□督工,把总倪惟乾分修□□,二等边墙二丈九尺二寸。万历四十五年九月□日。”然而,工匠无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