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县长城简介

上海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50809/4674648.html

山阴县长城基本情况概述

一、长城简介

山阴境内长城为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年8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境内历代长城遗址为省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0月,新广武北齐、明长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北齐长城遗址

位于张家庄乡新广武村南,起于代县雁门关乡后腰铺村北2.2千米山顶,止于新广武村西南3.25千米处,全长米。墙体现存为石块和土壤混合的垄状遗存,沿山脊而行,随地势起伏宛转。总体毁损严重,但较为连贯,走向清晰。据《北齐书·文宣帝纪》所载,该段长城应是天保七年()之前所筑的自西河总秦戍东至于海的长城遗址。

北齐长城遗址东部

北齐长城遗址中部(国道)

北齐长城遗址西部(与明长城交汇处)

(2)明长城遗址

境内明长城遗址位于雁门关北域,是内长城。东起马营庄乡苏家场村,西止张家庄乡新广武村西南猴儿岭顶,全长米,残存墙体长米,敌台56座。涉及县域马营庄、后所、张家庄3个乡镇。分为:苏家场长城、胡峪口长城、胡峪口-南寺长城、南寺长城、新广武1段长城、新广武2段长城、新广武3段长城、新广武南内1边长城、新广武南内2边长城。据史料记载境内长城修筑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

●苏家场长城

起自应县下马峪乡东安峪村西南1.3千米处,止于马营庄乡苏家场村西南0.6千米处。走向东北-西南,依恒山支脉翠微山脉为险,地表未见墙体遗存,山险保存较好,长度为米。该段山险东接应县东安峪长城,西接山阴县胡峪口长城(砖墙)。

苏家场长城(山险段)

●胡峪口长城

起自马营庄乡苏家场村西0.6千米处台地前沿,西南过马营庄乡胡峪口沟谷,止于胡峪口村南边山坡中部,现残存长度为米,为明代军事防御建筑。墙体类别为夯土包砖墙,土质为黄沙土和碎屑石,外包砖已无存。走向东北-西南。该段长城东接苏家场长城(山险),西接胡峪口-南寺之间长城(山险)。

胡峪口长城西部

●胡峪口-南寺长城

起自马营庄乡胡峪口村南,止于张家庄乡南寺村东南0.1千米处,依恒山支脉翠微山为障。地表未见有墙体遗存,山险保存较好,长度为米,走向东北-西南。此段山险东接胡峪口长城(砖墙),西接南寺长城(砖墙)。

●南寺长城

起自张家庄乡南寺村东南0.1千米处,止于张家庄乡南寺村西2千米采石厂沟,现残存长度为米。地势属恒山山脉余支翠微山北麓山前,为明代军事防御建筑。走向东北-西南。墙体为砂石黄土混合夯筑,外基部用石灰岩条石砌筑,3米-4米高处再砌筑青砖。此段长城墙体沿山前坡地而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山坡铲削成断壁状,外包砌石条、青砖;一种是平缓处夯土筑墙,外包石、砖。因雨水冲刷和人为拆卸砖石,靠近南寺村附近墙体仅存留夯土墙,村庄存留坍塌砖、石,沟谷处有残石。该段长城现残存敌台12座,东邻胡峪口-南寺长城(山险),西接新广武1段长城。

南寺长城(毛石墙体)

●新广武1段长城

起于张家庄乡天屹佬村东南1.5千米处灰窑沟东侧,止于张家庄乡皂银洼村边,全长米,东北-西南走向,为明代军事防御建筑。墙体为土石混筑和石砌筑两种,石条砌筑外侧,内为黄土夯筑墙体。该段长城现残存敌台8座,东与南寺长城相接,向西南延伸到皂银洼村,西接新广武2段长城。

新广武1段长城(条石墙体)

新广武1段长城(砖包墙体)

●新广武2段长城

起于张家庄乡新广武村东0.8千米,沿新广武村东山前沿坡地而下,止于张家庄乡新广武村国道边,全长米。走向东北-西南,为明代军事防御建筑。该段长城分黄土夯筑墙体和砖石混砌墙体两种,墙体夯土为黄沙土和碎屑石,外侧基部用石灰岩条石砌筑,白灰勾缝。上部用青砖错缝平铺,白灰勾缝。此段长城共有敌台11座,东接新广武1段长城,西接新广武3段长城,南邻新广武南边长城。墙体西部为新广武北关楼。整体保存一般,在沟谷处未见墙体,青砖、条石大部分被新广武、皂银洼、天仡佬村村民拆卸修建房舍,耕地侵蚀、挖墙取土和国道修建等,对部分墙体造成了毁坏。

新广武2段长城

●新广武3段长城

新广武3段长城是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起于张家庄乡新广武村戏台附近国道西,止至张家庄乡新广武村西南2.6千米(猴儿岭顶),全长米。走向西北-东南,为明代军事防御建筑。由墙体和垛口墙组成,墙体本体黄土夯筑,外侧包条石、青砖,条石上砌青砖到顶,墙体顶部铺方砖、长砖、砂石片。此段长城位于恒山支脉翠微山猴儿岭北山腰,顺山坡脊南上到猴儿岭顶峰,海拔高差余米,共有20座敌台,其中有4座敌台保存基本完整。敌台门额上各嵌一方石匾,分别刻字为“天山”、“雄皋”、“控阨”、“鍼扄”。匾首统题“万历丙午中秋之吉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匾尾统刻“兵备副史李茂春、左参将陈天爵、管粮通判蒲嘉轮立。”其中有“雄皋”门匾的17号敌台,北门额上另有一匾,上横书“壮橹”二大字,匾首尾题署与其它匾相同。该段东接新广武2段长城,南接代县白草口东段长城。

新广武3段长城

●新广武南内1边长城

起于张家庄乡新广武村东0.5千米,止于张家庄乡新广武村西南0.4千米,从新广武东山而下,经新广武河谷,过新广武西山与新广武长城外边相接,全长米。走向东北-西南,为新广武长城内边防御体系,明代军事建筑。该段长城共有敌台4座,墙体构筑方式为夹板夯筑土墙,外侧包青砖。此段长城东接新广武2段长城,西接新广武3段长城,新广武南关北墙为长城墙体。整体保存一般,墙体包砖被村民修建房屋拆毁,村民房屋依墙而建对部分墙体也造成了毁坏。

新广武南内1边长城

●新广武南内2边长城

起于张家庄乡新广武村东南,止于张家庄乡新广武村南关,此段墙体位于新广武南关东边山坡上,从南到北沿山坡脊边而行,构成了新广武南关外东边防御墙体,为明代军事建筑,全长米。走向西南-东北。该段长城设敌台1座,墙体构筑方式为黄砂土夯筑墙体,外侧包砖。墙体止点处为新广武南关南墙东南部。现存夯土墙,墙体包砖被村民修建房屋拆毁。

新广武南内2边长城

二、长城现状

境内长城分布区域延绵3个乡镇,东西狭长,主要集中在新广武境内,保存比较完整。胡峪口长城、南寺长城包墙砖石脱落,保存现状较为差。各段长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差异颇大,起伏显著的地表结构和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长城沿线的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由于受到地质变化、环境变迁,人为的破坏,以及风、雨等自然力直接作用,导致长城文物本体自然衰变、残损,墙体外包砖脱落,部分坍塌缺失,局部外包砖和敌台出现滑坡、位移险情,墙顶海墁层缺失,植物根系的扰动和雨水渗入墙体内部,进一步破坏墙体夯土部分,导致墙体出现坍塌。敌台、烽火台包砖缺损,裂缝多处,夯土塌失,存在着严重的隐患问题。

三、长城修缮

山西旅游发展大会提出了重点打造以“黄河、长城、太行”为支撑的三大旅游板块战略构想,我们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创新并举”的原则,按照文物保护方针,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进行维修加固,严格保持其原形制、原结构,保证长城结构安全,最大限度保存历史信息,妥善保护长城沧桑古朴的历史环境风貌。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广武明长城景点进行科学合理的修缮。年至今主要抢险修缮的长城点段工程为;新广武2段长城1号敌台、新广武2段长城9号敌台、新广武3段长城10号敌台、新广武3段长城13号敌台、新广武3段长城17号敌台、新广武3段长城19号敌台,以及今年修建的新广武3段长城旅游看护步道。

新广武3段长城旅游看护步道

(山阴县文化和旅游局欧阳田整理年7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enge.com/ccqb/9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