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被命运碾压过的人,才懂得时间的慈悲和机会的珍贵。
6月28日,受邀参加了在保定举行的长城汽车第8届科技节,在开幕式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正式对外发布了长城汽车战略,并正式对外做出了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按照规划,长城汽车未来5年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亿元,这些投入将集中在纯电动、氢能、混动等新能源领域,到年冲击全球年销售新车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过80%,营业收入超亿元。
作为一家力图转型全球科技出行公司,领跑智能电动赛道的传统车企来说,长城汽车必须把握住新一轮的变革机遇,持续打造竞争力,领跑新赛道,实现打赢中国、走向全球的目标。
“疯狂”的目标
“年实现年销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80%,营业收入超亿元。”坦率的说,笔者在听到这样的目标时,内心的唯一感受是震惊。要知道,年长城汽车销量为.16万辆,营收.08亿元,新能源汽车销量5.74万辆,仅仅占比5.27%。这也就意味着,想要完成年销量目标,长城汽车在未来5年时间内销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9%;而要想实现超过亿的营收水平,长城汽车从今年开始,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2%。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54.75倍,年复合增长率需要达到%。而在过去的5年,长城汽车的销量仅仅是从年的万辆,提高到年的万辆,差不多是年均增加1万辆。而到了今年,长城汽车前5个月销量51.75万辆,同比增长65.3%,虽然增幅可喜,但年初立下的全年万辆的销量目标才仅仅完成了35%。对于眼下的长城汽车来说,战略的目标不可谓不激进。那魏建军提出这样目标的底气又在哪?重金人才两把抓
“中国企业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突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6年居全球第一,同时汽车的智能水平也赶超外资整体发展水平。中国汽车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新能源智能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型引擎。”而在魏建军看来,来自中国的车企其实已经在这两个方面积累起了优势,但面临着逐渐完成转身的传统巨头和来势汹汹涌入汽车行业的科技巨头们,中国车企所面临的窗口期非常短,稍纵即逝。中国品牌汽车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只有在这3-5年的时间点。想完成这个决定命运的任务,巨额的资金投入必不可少。魏建军在发布会上表示,未来5年长城汽车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亿元,用于纯电动、氢能、混动等新能源领域。亿元绝对算得上大手笔,要知道在今年笑言“不差钱”的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在宣布造车时说的仅仅是未来10年将拿出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奔驰母公司戴姆勒为新能源领域规划的研发投入为5年亿欧元(约合人民币亿元)。而按照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的标准来看,亿已经够5个蔚来这样的新势力造出好车。除了钱以外,长城汽车也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研发团队,按照计划,到年,长城在全球范围的研发团队将达到3万人(软件开发人才1万人),等于在现有的1.5万人基础上翻一番。不只是广招贤良,留住人才同样重要。去年和今年长城汽车实施了两期股权激励计划,累计授予对象超过1.2万人,覆盖了50%的核心员工。魏建军表示,未来长城汽车还将滚动实施广覆盖的股权激励模式,将覆盖到%的价值员工,将“打工者”向“合伙人”转变。这样的投入下,长城汽车的研发效率还将再上一个新台阶。据长城汽车轮值总裁孟祥军在发布会上透露,长城汽车的研发周期最快为11个月,相比大多数品牌缩短一半以上。显然,长城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尽快开发覆盖各细分市场的“网红”产品,从而在窗口期内快速收割流量和市场份额,以达成目标。而如今长城炮、坦克、哈弗大狗等车型的走红,已经给了长城足够的信心。氢能源期待突破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的计划,到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如果按照年汽车销量.1万辆估算,到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将超过万辆。根据长城发布的战略目标,年长城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到万辆。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中国新能源车总销量的60%。面对着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长城给出的回应是电动化和氢能源都要。孟祥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到年,欧拉将实现全球产销万台;定位于高端的沙龙品牌,将在年上市第一款产品;与此同时,长城其他品牌也在同步储备BEV动力平台以及相关技术,几大品牌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长城汽车向电动化快速转型。”按计划,欧拉定位中低端车型,面向全球女性用户;高端品牌沙龙则将实现氢电“两条腿走路”;哈弗、WEY品牌方面则加速导入柠檬混动系统,H6HEV、拿铁HEV、摩卡PHEV等车型将于下半年正式上市。坦克品牌方面则将在中大型车上引入3.0T混动系统。在氢能源领域,在过去6年里,长城汽车已针对氢燃料电池技术投入了20亿元,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再投30亿元,构建起“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打破核心技术壁垒并联通上下游产业链,加速氢能商业化推广。而在今年3月29日,长城汽车发布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氢柠技术”。按计划,今年,长城汽车将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并在全球率先完成辆49吨氢能重卡应用项目落地;年,首支高端乘用车服务车队将出现在冬奥会的舞台上;年推出首款全尺寸氢燃料电池轿车,并实现核心动力部件推广数量国内领先。长城旗下的未势能源,将构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应用”一体化的产业链生态,到年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全新电池发布
纯电动领域长城汽车更是有“彩蛋”发布。以“大禹治水,变堵为疏”为构思,长城汽车成功研发出号称“零热失控”的“大禹电池”,有效解决不同化学体系电芯热失控之后的起火、爆炸问题。“大禹电池”采用三元大容量高镍电芯,通过多梯次换流系统、快速极冷抑制系统、多级定向排爆系统、灭火盒系统等全新设计,让电池在热失控情况下实现不起火、不爆炸,所排出的烟气温度也控制在摄氏度左右。据长城汽车研发副总经理李树会透露,大禹电池采用了热源隔断、双向换流、热流分配、定向排爆、高温绝缘、自动灭火、正压阻氧、智能冷却八大设计,并布局数十项核心技术专利。简单来说,就是一旦电芯发生故障发热的情况,先将电池关闭在一个匣子里,保证的热量不会对周围电芯影响,其次将热量"疏导",通过换流走到最后灭火,加上冷却系统的作用,就能达到不起火、不爆炸的效果。不仅能应对单个电芯失热的情况进行控制,还能应对多个电芯触发热失控的情况,可以有效缓解用户对电动车安全焦虑的痛点。值得一提的是,大禹电池免费开放专利,与其他汽车品牌共享在技术领域的成果和优势。根据长城汽车的规划,“大禹电池”将在年正式应用。明确碳中和时间
针对中国年“碳达峰”、年“碳中和”的“双碳”总目标,作为出行领域的碳排放大户的汽车业迟迟没有推出具体的行业目标。在纯电和氢能源领域的积累也让长城汽车也发布了到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不仅成为了国内首家明确碳中和时间的车企,更是将提早于国家目标15年实现“碳中和”目标。除了在产品层面做出的努力以外,长城汽车计划使用新一代钙钛矿太阳能光伏技术,给工厂提供更清洁的电力,并进一步打造价值生态链,与上下游的生态伙伴建立利益共同体,激发整个生态体系的共创活力,打造多维立体、多方共赢的“森林式”产业生态。根据规划,长城汽车将在年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及低碳工艺应用,在年实现首个“零碳工厂”,不过对于首个“零碳工厂”为旗下哪家工厂,以及该目标如何达成,如何对整条供应链进行“碳中和”管理,长城还没有具体计划发布。“长城碳中和不是被动达标的压力,而是主动转型的动力。因为要实现全球化就必须打破绿色贸易壁垒,这是我们全球化事业成功的保障。”孟祥军表示。智能化核心竞争力
在此次科技节上,长城汽车旗下的“咖啡智能”正是从1.0完成了到2.0的升级。具体来看,首先是GEEP全新电子电气架构。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采用SOA理念,开放标准API接口,支持功能可生长和车云一体化,是融合功能体验创新,软件平台化开发,形成便于开发、维护、灵活扩展、体验升级、创新营收的可生长智能架构。当前,大多数汽车还停留在传统的分布式ECU架构阶段(相当于GEEP2架构),少部分汽车开始采用域控制器架构,而在未来,主流的智能汽车将采用中央+区域集成式架构。采用GEEP3架构的第三代哈弗H6车型线束长度仅为m,与特斯拉Model3的1m不相上下,比起传统汽车缩短了一半左右。借助于GEEP3架构,第三代哈弗H6实现了更深层次的OTA能力,这也让第三代H6成为了全球首款具备FOTA功能的燃油SUV。另据长城汽车副总裁单红艳介绍,明年长城汽车GEEP4架构就会量产,它采用中央计算+区域架构,三大计算平台分别用于中央计算、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在年,更先进的GEEP5架构将投入量产,采用OneBrain中央大脑架构,把三大计算平台进行了统一,令结构进一步简化。其次是在本次科技节上全球首发的长城汽车智慧线控底盘。据长城汽车技术副总裁宋东先介绍,长城汽车智慧线控底盘从设计之初就以L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为目标搭建技术平台,并整合了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换挡、线控油门、线控悬挂5个核心底盘系统,涵盖车辆前后左右上下六个自由度的运动控制,囊括所有底盘驾驶动作,达成了“1个大脑协调5大系统实现6个自由度控制”的优异表现。智慧线控底盘具备高性能、高安全、有思想、有个性、可成长的五大特点,基于线控底盘人车解耦的核心特点,以及系统性能升级和系统高度集成两大核心技术优势。电子机械线控制动系统采用4轮EMB制动技术,实现全球首个量产,同时可减重10%;电子机械线控转向系统是国内首个支持L4+自动驾驶的线控转向技术,转向控制精度更高,响应速度更快。不过智能线控底盘目前还需要继续打磨,要等到年才能正式投入商业应用。最后,咖啡智能2.0还在智能座舱、智能服务、智能驾驶三大维度做出了全面升级。咖啡智能2.0智能座舱提出“1+2+N”出行空间设计架构。其中,“1”代表“1个人机交互体系”,向体验创新转型,让汽车有温度、让科技可感知、让出行更省心;“2”代表立足“可扩展算力中枢+自研智能软件”的两个支持产品迭代升级的可成长基石,将致力于全链路软件自主研发,面向下一代高算力的座舱平台,建立平台化接口,打造智慧生长的智能座舱生态系统,提升主动感知、智能交互和场景服务的能力;“N”代表实现“N个智能应用场景服务”,将围绕“人-车-生活”,搭建场景化的智能服务,联合第三方服务商,打通技术生态、内容生态、服务生态等泛行业资源,让汽车成为汇聚N个智能应用场景服务的终端,实现用户在线、车辆在线、服务在线。由此,长城汽车发布了咖啡智能首个座舱OS——GC-OS,GC-OS具有1个独立开发的自研框架层、2个自研统一接口、适配不同平台化与品牌、兼容长城汽车旗下所有车型。据长城汽车CDO陈现岭介绍,在硬件层面,新一代系统相比上一代CPU运算能力提升2.5倍以上,GPU图像处理能力提升3.5倍以上。软件层面将达到每3个月一次的FOTA大版本升级。智能驾驶方面,长城完全自研的第三代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正式发布,第三代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是目前全球可量产的最高算力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ICU3.0,最高可自持6路千兆以太网,可同时接入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固态激光雷达,完全满足当前L3以及后续L4/L5等全场景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据长城汽车智能驾驶负责人张凯透露,可达到限定场景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长城汽车产品将会在年正式上市。强大的朋友圈
面对着未来的巨大挑战,长城汽车也深知不可单打独斗的道理。长城汽车副总裁穆峰在发布会上强调:“未来长城汽车将加强对咖啡智能的战略投入,持续提升自研能力。在大变革的时代下,单打独斗绝不可能赢得未来,只有全面拥抱合作伙伴,形成无论是行业广度还是技术深度上最强组合,才能以“无所畏惧”的姿态开辟未来。”截至目前,长城汽车咖啡智能合作伙伴数量已经突破80家,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AI交互、智能社交、智慧支付、智慧养车等各个领域,无论是在合作伙伴数量还是合作维度、合作模式等方面均有重大提升。咖啡智能“三智融合”的创新成果也在多方合作下率先在WEY品牌旗舰车型摩卡上实现首度量产。在本届科技节上,长城汽车咖啡智能生态联盟正式成立。根据长城汽车官方的表述,咖啡智能生态联盟将以更加开放的合作理念,全面整合汽车产业上下游、产业内外的跨行业生态资源,形成深度战略协同,给用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智能产品及服务。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管理与用户体验设计,咖啡智能将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挖掘数字资产价值,创造全时用户互动与服务触点,开展新模式、新业态的探索,以互相赋能的合作理念,持续推动集团数字化转型。不仅如此,长城还对外发布了将在今年上线的咖啡智能众创平台计划,咖啡智能众创平台将向全球众创伙伴开放整车核心接口和相关数据,以便开展围绕智能汽车各领域的创新。通过跨行业的生态众创,未来咖啡智能的场景化服务将更全面,形成人-车-家-智慧城市的互联互通。这也标志着长城汽车将在今后坚持本土研发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全球技术生态体系构建,链接各领域的合作伙伴,建设跨全球的服务平台,通过高水平、高质量、高融合的跨界合作共建智慧出行新生态,众创合作共赢。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汽车行业“新四化”和新技术的不断冲击,转型已经成了传统车企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比起大众的豪赌电动化却收效甚微,丰田的更看好氢能源从而不愿过多在纯电领域投入,长城汽车的“两手抓”转型措施看似是一个耗费巨大精力、财力,甚至是有50%失败可能性的“笨方法”,但这样的方法或许是现阶段最有效的唯一方法,比起可能的一半失败可能性,错失发展机遇导致错过了领跑新赛道的机会,是长城汽车无法容忍的。从诸子百家到程朱理学,各有用武之地,但若不从心上用力,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在这次科技节上,我们看到了长城汽车转型的决心,而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以长城汽车的执行力,战略尽管看起来并不容易,但也绝非痴人说梦。梦想是人能够顽强地活下去的根基。世间所有文明之所以可以存续,皆因古往今来的人们心怀梦想,不甘命运,在经历溃烂之后依然坚信少年不死,最终在绝望之中挣扎出了那么一线的希望。就像魏建军所说的那样:“未来的五年,是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五年,是中国汽车领跑新赛道的唯一的一次机会。长城汽车在新赛道上将加速前行,坚定全球大布局、持续研发大投入、深化企业大变革、创新用户大运营。”汽车维基APP
爆料投稿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