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是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年版)》的精神和要求修订而成的,教材内容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新教材的变化势必会对教师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首先说明了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深刻揭示了教材编写的新理念,然后分析了教材使用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使用好新教材需要教师树立主题意识、语篇意识、语境意识和问题意识。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教材;问题分析;教学建议
高中英语新教材新在何处
1
更新教材内容
拓展单元主题语境
丰富单元主题意义内涵
本次教材修订的重点之一就是更新教材内容。
为了体现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新编语篇占80%以上。教材内容的更新不仅体现在语篇的变化上,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单元主题语境,丰富了单元主题内涵。
比如必修第一册第3单元“SportsandFitness”改变了旧版教材中只介绍奥运会的做法,内容涵盖体育活动、知名运动员、体育精神、体育与健身等,拓展了有关体育的主题语境,更增加了体育与健康的内容,体现了“全民健身”的思想。
除此之外,新教材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对主题意义进行探究。
首先,新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图上都有一句名人名言,而这句名人名言能够揭示单元的主题意义。
其次,新教材在语篇中有意识地渗透主题意义的内容,比如必修第一册第4单元ReadingandThinking板块TheNighttheEarthDidn’tSleep一文,为了突出该篇课文的主题意义,教材在最后一段新增了以下内容:
唐山人民在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和帮助下,在大灾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精神,用勤劳和智慧在地震废墟上再建了一座新唐山。
此外,在课文后还相应设计了一些供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问题,比如“WhatdoyouthinkhelpedintherevivalofTangshancity?”。
2
丰富中外文化内容
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丰富教材的文化内容方面,新教材采用多元文化视角呈现不同国家的文化,包括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的文化,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其次,中国文化元素显著增加,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学会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比如新教材介绍了汉字的发展历史及其意义,“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等世界文化遗产,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最新发展成就,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屠呦呦、袁隆平等。
此外,新教材还囊括了郑和下西洋、中国对外援助等反映“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容。
3
改进单元内容结构
凸显语言技能整合和语言运用
新教材采用大单元、小板块、以主题为核心的编写模式,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全面发展”的编写思路。
此外,新教材还增加了一些崭新的教学板块,比如:
ReadingandThinking板块体现了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培养的结合;
ListeningandSpeaking和ListeningandTalking板块是两次听说活动,主要体现听说技能的整合,但是两者的教学目标不同,前者以听为主、以说为辅,重在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而后者则以说为主、以听为辅,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ReadingforWriting板块旨在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教学;
VideoTime板块是为了培养学生看(viewing)的能力,体现视、听、说技能整合,同时也是为了丰富单元主题内容,拓展文化视野;
ExpandingYourWorld板块是拓展阅读,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4
优化教学活动设计
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
新教材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更新了活动内容,优化了活动设计。
首先,充分体现“用语言做事情”的理念。教材的每一个板块都是一个独立的活动,同一主题下包含若干个可以形成活动链的小活动。
在每个板块的最前面有一个活动标题(activitytitle),而这个活动标题具有提示主题、引领任务等功能,比如必修第一册第3单元ListeningandTalking板块的活动标题是“Voiceyouropiniononsportsmanship”。该板块的活动任务是用英语表达自己对体育精神的看法,下面的内容都是为帮助学生完成这一任务而服务的。
此外,任何一个活动板块的设计都力图体现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从语言学习者(languagelearner)逐步发展为语言运用者(languageuser)。
设计既体现了活动的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征,也体现了活动之间的认知层次,即学习与理解、应用与实践、迁移与创新。
5
重视语言学习和思维品质培养相结合
新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首先,新教材在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个ReadingandThinking板块,强调阅读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的结合。
其次,在阅读文章后都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openquestions),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其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重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再次,语法学习板块依旧依据“发现式”教学模式设计,旨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在语法学习中主动发现并总结语言规律。
最后,新教材还显性、系统地增加了学习策略,而不同的学习策略,比如预测、猜测、推断、归纳、比较、想象、创造等,也能体现不同的思维品质。
新教材使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1
单元内容整合教学缺乏主线意识
不利于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缺乏单元整体备课的意识,尤其缺乏基于主题意义主线的备课意识。
其结果是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比较零散,没有设计一条贯通整个单元教学的主线;对每个板块的语篇所蕴含的主题意义也挖掘得不够,未能引导学生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
其实,新教材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是按照一定的主题语境组织起来的,每个板块的教学内容都是单元大主题的一部分。
此外,每个板块的主题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意义。比如必修第二册第1单元CulturalHeritage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主题意义如主题图上的名人名言所揭示的那样:文化遗产由过去人类创造,由现代人类继承并传之后世。也就是说,文化遗产是把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纽带。为了维护好这条纽带,我们世世代代都要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欣赏与宣传。
所以,单元整合教学设计要围绕这条主题意义主线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对长城、泰山、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以及埃及阿斯旺大坝修建时的文物保护。
为了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文化无国界”的思想,教材编者在ListeningandSpeaking板块设计了各国青少年参与泰山宣传与保护的情境;在ReadingforWriting板块设计了各国科学家共同参与利用现代科技保护敦煌莫高窟的项目;在ReadingandThinking板块介绍了有许多个国家参与了埃及阿斯旺大坝修建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帮助学生理解国际合作在文物保护方面起到的关键作用。
所以,教师在进行单元整合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该单元所呈现的教学内容,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