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证监会开路条,到正式向港交所递表,长城物业用了20天时间。
根据其招股书披露内容,长城物业表示:
流动负债净额让其面临流动资金风险,后果可能是营运资金受限,并购拓展缺钱。
潜台词就是,我要IPO。
绝对的真心话大冒险,长城物业是个实在人。说实话,勿爷看到这句真心话时,觉得很滑稽,地球人,不,火星人都知道物企是行走的现金奶牛,怎么会差钱?
据招股书,长城物业年、年流动负债分别是5.2和5.18个小目标,但到了年情况有所好转,流动负债变流动资产为1.5亿。
勿爷理解为,虽然转正了,但可能依然不够花。上市物企都在并购买买买,缺钱了就配股融资。长城物业顶着头部物企的名头却陷入缺钱的窘境,所以才有了去港交所递表的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29日,物管圈一哥碧桂园服务花了5.4个亿间接收购了长城物业15.28%的股份。这是继中梁物业之后碧桂园服务参股的第二只可能上市的物业股。
按照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的行事风格,年内48.5亿收购蓝光嘉宝服务,可能还要30亿拿下银河物业,最近又融资了个大目标,为什么不直接拿下缺钱的长城物业?
按照李长江不会停下并购步伐的战略,如果拿下,碧桂园服务将超过巨无霸万物云,真正的一骑绝尘,其他物企拍马也追不上。
但李长江为什么没有出手呢,除了碧桂园服务有投资上市公司的习惯外,这就要说说长城物业的态度和成色了。
从长城物业的角度看,IPO前夕引入碧桂园服务做为战投,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碧桂园服务的头部优势、管理理念等来引导长城物业快速发展。虽然有和中梁物业一样有抱大腿的嫌疑,但不得不说抱得好。
再说成色,勿爷翻看招股书了解到,长城物业按照在管面积1.亿平方米,能排在目前上市物企第13名,在华润万象之上,蓝光嘉宝之下。如果7月蓝光嘉宝退市了,名次还能往前一点。
但是物管界规模为王的定律在长城物业这里貌似并不管用,还是说长城物业一把好牌没打好?
勿爷计算了近三年长城物业的财报各项指标,发现长城物业规模有了,增速却有点上不了台面,特别是净利率有点惨不忍睹。
以年、年年数据为参考:
营收增速分别是16.89%、8%;毛利增速26.1%、24%;净利润增速88%、53%;
和年上市物企业绩对比,长城物业营收增速、毛利增速和净利增速排在20名开外,和其在管规模并不匹配,唯有营收规模对得起规模TOP13的头衔。
还有一个就是招股书没披露的净利率,勿爷算了下,近三年是分别是:
3%、4.8%和6.8%。
这在46家上市物企中倒数第四!第三是招商积余。
在管、营收规模颜值在线,但盈利能力和增速却关了美颜,这样的标的卖相是差了点。
勿爷猜测碧桂园服务收购15.28%的股份有押注的嫌疑,万一上市后的长城物业有钱就桑塔纳变宾利了呢,毕竟物业的风口还在吹。
如果要找原因,长城物业的非地产、国企背景,这可能是长城物业业绩指标黯然失色因素之一。
勿爷统计了46家上市物企中部分非地产、且国企背景的物企,发现业绩清一色的低迷,净利率十个指头就基本够用。
除了财务指标外,长城物业在分红上也值得商榷。据招股书年至今,长城物业三年多分红四次,合计3.6个亿。
如前所述,长城物业年、年流动负债合计10多个亿,面临流动资金风险。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分红,而且计划在7月底前完成最后一笔万的分红。
在勿爷看来,这要比很多上市的铁公鸡好多了,上市多年一毛不拔,这要多向长城物业学习。
最后,假装看不见以上不利因素,如果一切顺利,年内万物云和龙湖智慧服务不出幺蛾子,长城物业将是年内最大物企IPO。
据统计,目前递表的22家物企中规模最大的当属长城物业,以在管1.亿平方米规模居首,其次是富力物业、中南服务等腰部或腰部以下物企,在管面积最高万㎡左右,最低如明宇商服只有一二百万㎡。
而没有递表的除了万物云和龙湖智慧服务,还真没有那家物企规模过亿。朱保全和吴亚军已经表态了,一个是还没准备好暂时没有上市计划,一个是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所以,长城物业很大可能是年内最大IPO,接下来就看上市后能否破除净利率低的国企魔咒。
毕竟,以长城物业的个头,应该在车里,而不是在车底。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