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西端起点,天下第一雄关

一提起长城很多人想到的首先就是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没办法作为目前帝都的重要旅游景区,八达岭长城蜚声海外。其实长城是中国古代冷兵器时期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才开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

这是嘉峪关城墙景区的入口,嘉峪关城墙景区目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国家AAAAA级风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元。

冯胜将军的塑像,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才有的今天的嘉峪关城楼的景象。

在万里长城沿线上分布着许多关隘。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两座:一座是东端的山海关,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关。后者较前者犹有过之,所以嘉峪关是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另外嘉峪关比山海关早建九年。

这是东闸门,东闸门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年),是一座两层建筑,底层为门洞,高4.2米,宽3.8米,进深10.6米,采用了砖、石、木的混合结构。在门洞上方还建有一座面宽三间、进深两间的闸门楼,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前方立有四根红漆明柱,中间两柱上部悬挂有“天下雄关”牌匾。

天下雄关这几个字是甘肃镇的总兵李廷臣于清嘉庆十四年(公元年)时题写在一块石碑之上,此牌匾上的字是从“天下雄关”碑拓印而来。

嘉峪关城墙城垛,这个其实跟西安的古城墙如出一辙,都是明代时期的建筑,所以风格基本上完全都一样的。

始建于明代,后修建于清代的文昌阁,这里明清时为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

文昌阁飞檐下有钦赐翎闽浙即补副将前置嘉峪关游击杨美胜在光绪四年(年)题写的“威宣中外”四个大字。

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戏台两侧墙壁写有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

戏台上面悬挂的这幅匾额很有意思,关于这四个字历来有“蒙正乾坤”、“义正乾坤”、“篆正乾坤”几种说法,到底怎么读,反正我也搞不懂。

在文昌阁背后,戏台正对面就是关帝庙了,明末清初从内城迁到现处,关帝庙曾多次扩建,最后一次重修是嘉峪关游击将军熊敏谦主持的。年对关帝庙进行了重新修复,对牌楼进行了彩绘,使关帝庙恢复了明清时的风采。

关帝庙和文昌阁,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关羽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拜,在宋元明清四代王朝时期,关公的崇拜达逐渐走上顶峰。这个文昌阁和关帝庙,一文一武。

注意文昌阁这边的匾额,上面是“神威远播”,关于这个“神威远播”到底是谁朝廷的神威还是说旁边关帝庙的关老爷的神威,那就不得而知了。

严重逆光中的内城东门,门额上刻“光化门”三字,面向东方,表示旭日东升,瑞气普照大地。

门额上刻“光化门”三字为乾隆五十六年(年)夏,直隶肃州徐耀龙主持加固关城,砖包光化楼楼台和城门,并立“光化门”门额。

光化楼上面有“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为现代赵朴初题写的,明代长城上有两座关城曾经挂过“天下第一雄关”匾额,一处是嘉峪关,另一处则是居庸关。据文献记载嘉峪关西门城楼上也曾悬挂过“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年)林则徐遣戍伊犁经过嘉峪关时见西面楼上有额曰天下第一雄关。后来清朝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于同治十二年(公元年)亲题“天下第一雄关”横额。以后,由于战火,嘉峪关西城楼焚毁,左宗棠所书匾额也就没有了。

从光化门进来之后,就能看到城垛,从下面这个门进去之后,经过侧面的马道就可以上到城墙顶部。

从城墙上愿望远处的柔远门以及关楼,下面院子里的就是大将军府了,相当于以前办公的地方了。

在城墙上看光化楼,“光化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楼高17米。精雕细刻,五彩装成。楼阁第一层为砖木结构,第二、三层是木结构榫卯咬合而成。

城墙四周都有这样的角楼,这个角楼也叫“戍楼”,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站岗放哨的地方。

从左到右依次是城楼、柔远门和光化门,其实外面的为外城,柔远门和光化门组成的一圈叫内城。

内城的西门,也叫柔远门,门额刻“柔远”二字,意思是明王朝对边陲(关外)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安抚边远地区,以实现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柔远门门洞形制跟光化门一样,只是门道比光化门还长约1.5米。据介绍,嘉峪关所有门洞的建筑都是由青砖和石条组成,每个石条最少都达半吨之重,所有的石条都取自于黑山。

城墙下部比较粗糙的部分是嘉峪关初建时的城墙高度,只有6米,后来在不断加固中加高到了9米。

沿着斜坡状的马道可以到达城墙顶部,之所以叫马道是因为冷兵器时代的骑兵可以直接骑马上去。

嘉峪关城楼,整个建筑规制等和光化楼、柔远楼基本一致,上面的“嘉峪关”三字为乾隆帝的御笔亲书。

嘉峪关西门,也就是跟东门遥相呼应的正门,上面的就是嘉峪关楼,原修于年,后毁于年的一场战乱之中。现在看到的是年仿原样重修的。

在冷兵器时代,西边来的敌人要东去,就要这样从嘉峪关正面开始,敌人若想攻进城内,还得逐道攻破嘉峪关门、会极门、柔远门、光化门、朝宗门、东闸门等六道大关口。如此复杂的防御系统,如此坚固的城池,全国罕有,不能不让人望关兴叹。

从柔远门门洞远眺前面的光化楼,熙熙攘攘的游客让人完全想不到这里在古代冷兵器时代是一座重要的关隘。

开始原路返回了,从西门(嘉峪关门)进来,然后一次穿越肉远门、光化门,然后经东门出去。

最后给大家来一张导览图,好让大家有个更加仔细的了解和认知。总体来说,整个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适合战争防御需要。关城有三重城廓,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年,在嘉峪关南部祁连山山区的肃南县发现了镜铁山铁矿,年国家成立酒泉钢铁公司,以原城镇为主,划出酒泉县、肃南县部分辖地,设立甘肃省嘉峪关市筹备委员会。年设市,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嘉峪关市是全国几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貌似嘉峪关、东莞、中山、三沙?)。经过50多年的建设,在昔日的戈壁滩上,一座西部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和一座人居环境诗意盎然的城市拔地而起!如果说嘉峪关城墙是古人智慧建造的奇迹,那么今天,这座崭新的嘉峪关市就是这个昔日西部边城新的奇迹!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

欢迎随意留言,转载说明出处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

赞赏

长按







































北京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治疗效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enge.com/ccfl/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