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期望,看了電影《長城》,之前在預告中了解到,這部電影裡有雄偉的長城,有上古神獸饕餮。有精良的長城守軍,還有遠從西方來的友軍……總之,看點挺多的。
但從第一幕看到米國演員馬特·達蒙的出現後,我就有點不詳的預感。因為我感受到了米國大片的味道。果然,之後馬特·達蒙飾演的威廉·加林,居然開局就斬殺了一頭饕餮,主角光環已隱隱欲現。何況這名字:知道點歐羅巴歷史文化的人應該明白,“威廉”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王者榮耀”。比如英國歷史上有位“征服者威廉”。
當威廉和同伴佩羅來到長城後,我們期待的長城及精良的中國守軍終於出現了。長城夠雄偉,但守軍真不感恭維,居然取名鶴軍、鹿軍、熊軍。中國古代軍隊的名稱有很多,其中也不泛一些動物名稱,比如龍驤、虎賁等,龍驤意思是降龍,虎賁意思是像虎一樣威武,都是比喻。但古代不會直接取名叫龍軍或虎軍,因為從傳統理念來說:一來太直接,不夠含蓄;二來人獸有別,龍虎雖威猛,卻沒人的禮儀廉恥,終究不是人類的全方位榜樣。片中的“熊軍”的名稱也算湊和,算是喻意成員像熊一樣威猛吧。但“鹿軍”就不解了,難道像鹿一樣逃跑的快?或者比喻長壽?都有點不對吧。至於鶴軍,是以身體輕盈,縱身跳躍來戰鬥,就不能取名叫“飛鶴”嗎?雖然這名稱已經被賣奶粉的霸佔了。但這個名稱還真和龍驤、虎賁這些傳統名稱更切近。再看軍隊的造型,從頭盔上看,直接讓我聯想到了小時候看的動畫片《聖鬥士星矢》中神鬥士的造型。而且,娘子軍“鶴軍”上下,一個個皮膚白皙、胸大腰細、身材高挑,這是常年接受訓練的士兵該有的形像嗎?再配上性感的胸甲,就不怕鹿軍、熊軍的士兵流鼻血嗎?就算不流鼻血,還能專心訓練、打仗嗎?
再看再戰鬥力,經過充分的備戰。當饕餮大軍來臨時,長城上升起了巨大的跳台,我原本以為那應該是重型弓弩之類的大殺器,但那麼大的設備,卻只是個跳台。它的作用是用鎖鏈拉著鶴軍的美女跳下去,砍殺幾下,再拉上來,再跳下去……直到這個美女被饕餮吃掉。這是多麼愚蠢的作戰方式,恐怕只有原始人的智商,才會想出這樣耍帥送死的作戰方式。跳台上就不能扔個鏈球什麼的嗎?讓美女下去,不等於以肉飼鷹嗎?就算真要人下去作戰,中國古代也從沒有讓女子作先鋒送死的例子吧?何況還都是年輕貌美的女子?難道僅僅因為女子體重小,城上的力士拉的時候可以省力氣,就能這樣?傳統理念中,保家衛國都是男子的事情,除非男士都死的差不多了,才會讓女子作戰。何況,中國傳統的輕功哪裡去了?在這個人類災難面前,武林高手都隱逸了嗎?巨大的長城防線,只能射箭、扔火球,除了火球有點效果外,軍隊射出的箭幾乎是無效的攻擊。饕餮們身插幾支箭,一樣奔跑爬墻。當饕餮衝上城牆後,又發現這批軍隊幾乎無任何還手之力,甚至是防禦之力。這是備戰了六十年的大軍?而有主角光環護體的威廉和同伴佩羅,卻在割開繩索後,斬殺饕餮,一箭斃一頭饕餮。主角的箭威力也太強大了點。而人才濟濟的大宋軍隊,經過六十年的備戰,卻連一個堪用的勇士都沒有。所以,這支“精良”的軍隊,只不過是視覺上“精良”而已。根本沒有像樣的戰鬥力。
什麼,居然是大宋?張藝謀,你確定大宋有長城?宋朝時,燕雲十六州為契丹佔領。也就是說,漢唐留下的長城,當時是在契丹境內,宋軍只能在長城以南幾百里的地方出現。當然,誰都知道這電影是虛構的。但你設在漢代、唐代、明代都可以吧,這三朝都有長城,都重視長城。為何偏偏把背景設在沒有長城的大宋?
直到主角威廉開口,我才知道為何設在宋代,原來他們是為火藥而來。好吧,唐代發明火藥,宋代火藥用於作戰,這點總算符合歷史了。但主角威廉居然去過西班牙,張藝謀,你確定那時有西班牙?西班牙是耶暦年,也就是明代中期,由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兩個王國合並而成。在此之前,是沒有西班牙這個名稱的。所以,主角威廉不僅穿越萬里之遙,還是穿越了四百年時間來到宋朝求取火藥的。只是,耶暦年的歐羅巴人,還有必要穿越過來求火藥嗎?那時西歐已經到處玩火槍了。主角威廉可以設定成從法國參加十字軍,再去往阿拉伯,再到輾轉到中國,不是更合理嗎?真實的歷史中,西方人得到火藥,不是主動來求,而是蒙古大軍先在中國戰場學會,然後主動“送”到西方的。張藝謀,你再拍電影時,先請個歷史顧問吧。就算是虛構的劇情,改幾句台詞,讓劇情更加符合歷史和邏輯,不是更好嗎?
劇中的幾名白人,居然統一都說英語,那時的英格蘭,只不過是被法國壓迫追打的一個小島而已,其語言會如此普及?好吧,其實觀眾們都懂,因為今天英語比較流行,所以古代白人都被強迫說英語了,典型的孫子決定爺爺。但劇中的林將軍和王軍師,居然也一口流利英語,就說不通了。就算他們是跟滯留中國25年的巴拉德學習,也不至於學這麼流利吧。對於那時的中國來說,河洛官話才是正統,其次是漢語各地方言。至於外語,全是蕃邦胡語而已,必要時學幾句,沒必要時,沒人會去學。
雄偉的長城,居然南北兩側都有作戰用的垛口。劇組工作人員是沒見過長城,沒見過古代城牆,還是太粗心?這樣的長城,如果被北方的敵軍佔領了,也可以用來阻擋宋軍進攻。真是傻子的設計。
這長城是誰設計的?恐怕會被誅九族。
鹿晗飾演的彭勇,行個抱拳禮,時而右手在外,時而左手在外。而且外面的手掌還挺的筆直,這是要跟人打架的節奏呀。正確的抱拳禮,男子肯定是左手在外,一般情況下,左手要包住右手,這樣才顯的態度柔和、友好。挺直手掌,是比武切磋前挑戰的狀態。若是右手在外,是表示有親人去世,自己正在守孝。所以,張藝謀,能否不要把錢都花在造型上,省一點錢請個禮儀顧問吧。
劇中的抱拳禮
這樣行禮有兩層意思:一、我最近家裡死人了,正在守孝。二、咱倆切磋切磋……
下圖才是見面行抱拳禮的正確方式
在米國大片中,一般是將西方人刻畫成英雄的形象,除了李連杰、成龍等少數武星外,華人多以女性的形象出現。這是因為老外喜歡華人美女嗎?可以說是。但這更是在無意中樹立西方主導地位的思想。至今中國許多英語培訓的廣告海報上,多是一個白人男士加一個華人美女的設計。如果只是偶爾出現這種海報,也許並不足為奇,但如果多數海報、連米國電影都是男性白人英雄配華人美女的設計,那恐怕就是有意為之了。老外美化自己也就罷了。但中國導演也沿用這一套路,只能說米國的宣傳工作太有效了。為何劇中就不能設計成一位白人美女來到中國,邂逅中國英雄將軍的故事?相比之下,印度電影裡多把印度男子設計成英雄人物,這點,中國導演該好好學習了。
饕餮確實是中國古代的神獸,說是神獸,因為它神奇,但卻是凶獸。《山海經》中對它的描述是羊身人面,眼生腋下,虎齒人手。《左傳》中載其為上古部落縉雲氏之子,小說中描述其為龍生九子之一。因為貪食,所以饕餮紋常出現在廚房中,古代鼎上多有饕餮紋。劇中饕餮的造型,明顯有西方電影中怪獸的感覺,再配上綠色的血液。瞬間有了《指環王》的味道。
何況,以德治國的華夏,會出現神遷怒於暴君,而降凶獸懲罰全人類的事?這是典型的歐式傳說。華夏的傳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但餘慶多長遠福澤子孫,而餘殃多數只傳一兩代人。否則我們就不會有強烈的“光宗耀祖”的願望了。而西方,流行的是基督教原罪說。劇中饕餮降臨的故事,正契合西方原罪說。
再看總體的劇情,典型的米國大片模式。不斷升級的饕餮穿越了長城,直入汴梁,既有《環太平洋》的影子,又不泛米式大片主角拯救全人類的模式。冒險的西歐雇傭軍來到中國,盡展才華,三箭以彈道導彈般的準確定位一只碗,最後又和美女一起挽救人類。饕餮大軍是蜂群式的組織,只要斃其蜂后,則全軍皆潰,《安得魯的遊戲》、《獨立日2》以及更多的米國電影,全是這種設計。我只能說這種邏輯只是米國個人冒險精神下的投機取巧而已。先進的外星人,強大的饕餮大軍,居然是原始的無法再原始的組織形式。古代北方的遊牧部落,一個單于、可汗死了,還會再冒出來一個或兩個接班人。外星人、神獸大軍的蜂后死了,居然後繼無“人”,實在可笑。文明的進步,是依賴種群對各種生存環境的適應,進而創造出各種工具。再進而依靠種群整體的智商,進行科技、文化升級。一個蜂群式的物種,僅僅只有蜂后有自我意識。沒有自我意識的個體,根本不可能產生智商。這種物種,不可能進化成“人”(包括外星人)。把這種米國大片腦洞大開的套路設計搬到中國電影上,不過是拾人牙慧而已。
所以,看了這部電影的總體感覺,就是一部國產的米式大片而已。老謀子為了衝擊奧斯卡作了很多努力。但故意的討好老外,未必會受到老外的青睞。老外看中國電影,更多的希望還是欣賞中國文化,你拍一個米式大片,會比米國人更專業嗎?猶如歐人來中國,是想領略一下中國文化的,但中國人卻建了一些歐式洋樓歡迎歐人的到來。這不過是東施效顰,只能讓“客人”們大跌眼境罷了。
巨大的文化差異下,中西方許多審美觀點是不同的。所以,中國人很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奧斯卡獎等與文化藝術相關的西方獎項。唐詩宋詞雖美,但翻譯成英文,就成了大白話。有些甚至翻譯成了赤裸裸的表白。莫言的小說入了諾獎的法眼,也並不代表中華文學的最高水平。
所以,中國文藝界需要的是做好自己。當中國的文學、電影真正能體現華夏文化之美時,才會獲得西人的欣賞和重視。
作者簡介:徐俊生,字彥卿。民間儒學者。大學理工科畢業。少年喜讀歷史、唐詩宋詞。從事讀經教育工作多年,熟讀儒家、道家等傳統經典、諸子書籍等。並研習傳統禮儀,著有《華夏禮義》一書。長期策劃、主持國內各地祭孔釋奠大典、祭祖儀式、傳統漢式婚禮、冠禮等禮儀活動。曾應邀參加央視《開心學國學》、深圳衛視《印象端午》等媒體活動。曾應邀參加第三屆、第四屆北戴河國學論壇。電視劇《將軍在上》禮儀指導。擅長傳統禮儀主持、講解,儒學經典講解,中國古代史等。
治學思想:以理為基,以儒為本。以史為鑒,以時為用。
“漢文堂”公眾平台,為“漢家文化講堂”之意,誠邀天下有志於漢文化復興者投稿發言,共建平台,以鳴正聲。
更多請關注“漢文堂”公眾平台。
徐彥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赞赏
人赞赏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中科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