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百霖副作用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72774.html
粉末冶金圈提醒:
1、本文来自网络,不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
2、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立足于市场的根本;跟风,只能赚点短期别人看不上的钱,要想去抢是需要实力的。
H8真正延迟6个月的真正原因,竟然是有幕后黑手。
长城目前给出的官方消息是H8有敲击音,已经请三家来会诊了,博世采埃孚都在帮助协议伙伴完成这个产品的各自部分。
现在难度在于采埃孚的变速器始终不能顺利和h8的发动机搭配好,整体传动效率难以解决。
问题是。。.这可能吗?
这些都是官话,表面上大家还是要和气,也还得赚钱。汽车开发,底盘、安全模块、悬挂、动力总成,这些都是在概念车的时候就要确认,并且最早进行试验,都OK了才会决定要不要做车。再决定内饰啊、外观啊、颜色啊什么的,然后进入法检、ET/PT/S-LOT等,一般会在法检前后公布。正常的车企应该是在底盘、动力系统等框架确定后在开始做车的,没听说外观、内饰等什么都确定了但是动力总成没调试好的。再傻的人,也不会把问题推到最后一刻,媒体都试驾完了,再说匹配有问题不能上。
长城做这个车,其实没什么问题,一切都挺顺利的,不然也不会到最后出问题上不了市,期间车展那么大规模宣传。从整个项目运行的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一个企业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等到车展展出,公告上好,油耗跑完,媒体试驾,4s甚至都已经卖掉一点的情况下暂停项目,然后为了解决一个“敲击音”而无限制延期。搞这么多年了,长城样样都外包的,架构成熟的,发动机弱点,变速箱成熟的,标定包给做的,上哪门子匹配做不好?敲击音啊,都是放出去糊弄消费者的。以德尔福这么多年做标定的市场经验,能不发现这问题?标定一搞就是2年,2年都发现不了这问题,也甭谈造车了。回家种地吧。
真相就是采埃孚迫于奔驰的压力中断了对H8的供货。奔驰为什么要卡?因为长城H8逆向的是老大切的架构,这个东西是戴姆勒.时期的产品,产权是归戴克双方或者戴姆勒所有的。你长城就会抄,抄日本人,日本人搞不过你,算了。现在你抄到奔驰头上,奔驰能不搞你?
奔驰当然不会坐视长城对其的逆向抄袭侵犯专利,但它明白来我国打官司是打不赢的,多少人都告不下来,丰田通用都证实了这一点。起诉是毫无意义的。甚至起诉唯一的作用就是帮长城H8打响名气(不起诉还没事,一起诉都知道是仿奔驰技术了)。丰田已经懒得和长城打了,累了。奔驰可不一样,头一次轮到它,还挺带劲呢。奔驰内部统一的认识就是没法打官司,打不赢。打不赢你还花这个钱干啥?奔驰咽不下这口气,要想搞长城,自然就从最核心的零件入手了。所以才最后关头釜底抽薪,眼看sop了,给采埃孚压力让它停供。违约赔钱就可以了,不需要起诉。长城你也没证据是奔驰指使咯,采埃孚编个理由停供就好了,都是商业上的事情。
为什么从采埃孚下手?第一,自动箱是核心零件,不可代替。第二,采埃孚是德企,与奔驰合作,有沟通渠道。第三,H8这车量小,本身供应量不多,财务损失小,但效果非常不错。
说实话采埃孚也不想做恶人,因为它没有奔驰、通用、现代那样的主机厂来养着自己所以目前的竞争环境也不好。宝马不会做at,知道当初为什么宝马买通用的at吗?目的就是不能让采埃孚卡住宝马。奥迪也无所谓,自己可以做dct,只是可靠性差点。奔驰自己能做at,还抢采埃孚高端车的份额。再者说了,就算不用,这几家都不是没有替代品,除了宝马。不就是油耗大一点,可靠性差一点,怕啥?奔驰s这么烂,e这么烂,不还是照样卖。奔驰可能卡不住博世,但卡个采埃孚还是有能力的。正是因为自己能做,所以才卡的住.奔驰说了我能做,我自己做不用你的。我可以买通用的,采埃孚一样受瘪。
所以谁控制谁啊,现在知道采埃孚的竞争环境了吧。像长城H8这种最多1年3万台的小单子他也是愿意接的,可架不住奔驰发现长城侵权了,不知道从哪个故纸堆里翻出个当年的排他规定。比如说,该变速箱与该架构的产品组合,仅允许在“戴姆勒集团及旗下品牌使用”。所以当初双方签有这份协议,奔驰都不用和采埃孚沟通,一张函发过去就拍死采埃孚了,都不用补偿它。采埃孚乖乖就退出来,一点脾气都没有。外国人签这些个协议啊,不要太复杂。各种坑等着回头清算你。
停供,赔钱,按当时签的合同来就是了。采埃孚吃个亏,但也不大,奔驰回头定几个车用它的箱子就行了。采埃孚大生意还得指着奔驰之类的做,自主品牌做的东西都是小虾米…有的吃就吃,没有也所谓。换了你当供应商,能为了哈佛每年3万的量跟每年30多万量的奔驰闹僵吗?奔驰可是能自己做箱子的,无非是早点晚点的事,对采埃孚则是多挣少挣的事。
至于奔驰,它根本也不屑于和长城进行商业战,根本没战。发张函结束了,恶心你一把,让你知道抄爹的东西没有好下场,传达到信息就结束了。
可长城就倒了血霉了,都快大功告成的时候被人从背后一脚直接踹沟里去,爬起来一身脏泥还有苦难言。车出不来了,长城能怎么说?说采埃孚不给供了,消费者怎么想?股东怎么看?你们想想哪个股价下滑更严重?存心让企业形象更差?给奔驰抹黑以后不合作了?还是给自主品牌展示供应商的垄断能力?
另外,你屎盆子扣采埃孚头上,h9怎么办?以后怎么办?你买谁的后驱箱?长城真没辙,眼看产品完成了,要上了,广告打好了,媒体试驾了,工信部油耗都跑了,最后被人釜底抽薪。换个at你们知道是多可怕一个事吗…项目推倒重来都不夸张。变速箱,尤其是at,简直不是一般的复杂,比发动机复杂多了。
变速箱是个难点,难点在于中国没有相关的人才和技术积累。长城被这个卡,短时间内解决不了,找其他厂商重新匹配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如果去国内几个大厂内部了解下就知道没有哪一个没被国外巨头故意卡过脖子的,以前老掉牙的4AT都要卡你。你没这个技术就算知道人家故意卡你,你都不敢翻脸,因为说不准下次又得求人家。变速箱一旦没有,找新的变速箱,整个项目推迟2年也不为多。
所以长城说无限期延期,没办法的事。第一变速箱没了,下家变速箱上哪找?找不到。全球谁卖你,还剩谁有成熟的主流后驱液力AT箱?通用、爱信、奔驰、采埃孚。奔驰没戏,采埃孚没戏,还有爱信和通用这两家。你去谈,你有多少装机量你去谈?往多了说,一年3万台,人家说了你就这么点的量你跟我谈什么?报你个天价自己滚蛋,都这样。下家变速箱没有,标定的时间又这么长,当然无限期延长了。没办法。
对于长城h8这种比较小的量,违约也无所谓。你们什么时候给国内自主品牌车厂做做配套就知道违约怎么写了。比如说奇瑞G5、G6这种,上来承诺-一个月最后一年卖16台,你们敢做吗?供应商从来都是看规模看风险,您的产品规模没有,风险一把,我凭什么卖给您,承诺一个月最后边20一个月,我损失谁赔我?
长城最近4年跟不少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签署了协议。言下之意就是买别人的。技术请别人包了。晕,都是别人的东西,那长城自己生产的是什么?就壳子?!是啊不然呢,长城生产什么?长城就生产壳子和请人设计外观把别人的东西拼起来能拼好调教好就是长城。
长城自己也是有技术储备的:手动变速器、柴油发动机和没改好的1.5T汽油涡轮增压以及整车组装就这些。长城自己承认开发薄弱高管自己说的。这就是没核心技术的结果核心技术需要源源不断投入大笔资金来。长城投是投了钱,但是效果不是很高。你也不能说长城没投钱,投入比例不足这是个盈利为主的企业,靠营销活命的。
有网友问过长城的H9,h9项目还在,但也不太健康,只能说到这里。但变速箱是有的,和h8一样。你说奔驰专卡h8的箱子,为啥不卡h9的?h9可以用采埃孚的箱子,因为H9不是逆向奔驰的架构,只要是逆向奔驰架构的就是不能用,就这么简单。所以H9还合作,毕竟H8是个别案例。h9虽然目前在搞,哪天停掉也是有可能的,毕竟长城的能力做不了长城在h9上想达到的目的,跑太快扯到蛋。可能你会说h8长城认栽,死了,以后还有h9什么事情?20万的灭了,让消费者去买30万的???谁敢???哈弗这个高端体系的开端都灭了。还想有更高端的旗舰市场?现在长城自称h8有问题好了,消费者觉得哈弗h8靠不住了。那30万的h9你觉得靠得住?那可是30万级别的了。谁还敢买哈弗?这等于灭了哈弗高档一门了。还谈什么h9?20万这个级别直接灭,消费者根本不会认可30万那个级别了。何况30万级别国产受众群体少的可怜,哈弗这辈子别想出头了。你们猜对了,想灭哈弗一门是正确的,奔驰就是这个目的。
有网友可能会说长城现在实力远弱于奔驰,根本构不成商业威胁,奔驰不必如此兴师动众。但是在德国人眼里哈佛侵权了!!!知识产权的概念有吗,今天抄你这个明天抄你那个,抄着抄着竞争力就来了,都这样的。为什么讲国内都是恶性竞争,没人搞创新,今天你创新个9AT,明天盛瑞抄走了,以后谁还搞创新?
所以外国人对知识产权的事情非常重视。有几家厂家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丰田现在抽风一样申请外观专利为什么?国外/合资竞争对手,要压制国内无自主知识产权车企,特别是中端以上的产品,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说,别总是抱着抄袭的态度做东西,差不多就行了。这次给了个大教训,有多大就不谈了,都在股价里。不仅是车企,任何一个企业的突围,都是吃别人的既有利益格局的蛋糕。别人当然要敌视你,从国家层面依然是这样。
再回过头来说长城H8,还有没有希望?有!长城现在唯一能指望的能用得上而且用得起的还有两家,一个是吉利,另一个就是南朝鲜的现代。
现代就不提了,毕竟从H6的那个又老又破的4AT开始这两家就合作了。我刚开始得到消息H8有可能用吉利的DSI也蛮吃惊的,因为吉利跟长城是市场对手、产品全线竞争。
你觉得李书福有多少可能来挽救一个竞争对手?吉利自己的新车还在铺货,如果对手用上了6at对吉利刚刚整合完毕尚在恢复元气中的状态是极大打击。长城锐气已经减弱了,还帮长城恢复锐气吗商业上你会这么帮助对手?你弱,对方强,对方刚弱下来,你去救对方不顾自己还在恢复?后来我自己再想想也就释然了,貌似吉利这几年比较缺钱DSI的产能也比较闲置,而长城几乎是自主里最不差钱的主。如果长城开的价码好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用闲置的产能换取大量资金投入新车开发。据说吉利DSI直接一揽子合同顺便把H2和H6还有C50的6AT匹配和供货都做了。吉利有DSI是一件好事,当初李书福李总这一步棋确实看得远。
再往大里说,我们也可以不负责任地瞎侃侃这次施压事件。梅赛德斯奔驰这次也可能只是个出力的,真正在后面实际策划一切的反而是德国政府。目的就是控死中国任何类似高端车制造。没核心部件,就不叫车。
德国老太太默克尔在中国说了一句“外形抄袭这种行为不仅对相关的外国公司非常重要,而且也会损伤中国汽车的独创性”。中德贸易会谈时德方代表反复提了知识产权问题,要求彻底充分尊重知识产权。不仅如此,德国还教中国设立了知识产权局,非常尽心尽力。
最后,有网友说过发改委这次是否会为长城出头?拜托,不要觉得发改委会护着长城,在发改委眼里长城恐怕更麻烦。万一你们哪天醒来发觉长城被整倒了,而整倒它的恰恰是我们的发改委,请不要过度惊讶。
希望长期接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