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长城看中国文化输出有多远

张艺谋导的年度大戏《长城》,一经上映就闹得“满城风雨”,上映7天票房就突破6.8亿元,掀起贺岁档的市场热潮。与此同时,更是引发了一票网民激烈的辩论,而对于这种中国风的形式,喜欢的观众认为好看,甚至看到放孔明灯时还热泪盈眶;不喜欢的则认为是奥运会开幕式的外延,继续用人海战术再摆一个大舞台,是一个《长城》实景秀。乍一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热闹非凡。

  热闹过后,回归影片本质,不可否认,电影《长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输出。

  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在全球“落地开花”,“好莱坞”电影功不可没。同样,不仅法国等欧洲国家的电影有着广泛影响力,一些亚非国家也通过电影向世界展示本国的文化成果,比如,印度的“宝莱坞”、尼日利亚的“尼莱坞”等在非洲国家颇受欢迎……那么,中国的电影呢?海外市场有多大?对中国“软实力”的贡献能打多少分?

文化符号是否流于其表

  早在电影的宣传阶段,片方就给《长城》贴上了一张标签——中美合拍的第一部重工业电影。

  何为重工业电影?即电影的高概念和高科技均是世界一流水准,其中高概念电影是指核心情节高度浓缩,并利于营销市场定位的电影。对于张艺谋来说,中国文化能通过这样一部电影走向世界,才是《长城》最重要的意义。

  《长城》因为是针对好莱坞市场的电影,剧情简单,讲述的是众将士大战饕餮保家卫国的故事。马特·达蒙演一个为了钱而打仗的雇佣兵,来中国是为了火药,结果被我军抓住,景甜只是站在高台处向他讲述了一番“我们打仗不是为钱,而是信任”,从此就改变了马特·达蒙的人生观,让他抛弃了多年与自己打拼甚至救了自己性命的好兄弟,转而成为中国军队的英雄。

  记者在观影时发现,每当画面中出现中国古代的人海战术、进攻策略变化时,观众总是心潮澎湃,甚至能听到声音不算小的“窃窃私语”:“天呐,你瞧,马克·达蒙饰演的外邦被中国的文化和技术所折服了!”“我第一次在电影院感受到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羡慕和钦佩”……

  若仔细观看影片,不难发现,中国文化符号比张艺谋以往所导的电影要多,这样的植入是否流于表面?

  对此,张艺谋公开表示:“《长城》是美国人喜欢的类型,剧本的商业开发持续了7年。它的故事设定比较有意思,比如长城、饕餮、火药、秘密部队……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我看中了这里面的空间,希望它不只是一部纯粹的好莱坞大片,要加上中国元素,这样我才能有创作激情。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对于这部电影不只是拍给中国人看,而是拍给全世界人看。如果只跟西方人讲中国人的文化和道理,他们会不爱听。所以,我设置的中国文化符号是适可而止的,否则会破坏大片的姿态,变得不伦不类。”

  张艺谋解释,文化的东西是潜移默化地通过形象、故事和情节慢慢地渗透进去的。外国观众与中国观众的隔阂很大,不在同一个话语体系里。比如,葬礼的戏是他力争才保留下来的,美国人看这个情节可能无感,但对中国人来说,这象征一种精神和仪式感,是戍守边关的家国情怀。

电影文化内核有据可循

  《长城》所传递的是关于信任与牺牲的价值观,符合好莱坞商业影片所秉持的理念——依托人类的基本情感,配以恢宏的大场面,具有震撼性的视听效果,独特而又不构成文化接受障碍的地域特色,打造可以被类型化的、超越具体文化的影片。这样的影片所遵循的是文化工业的逻辑,而非艺术创作的逻辑

  从无可比拟的中国符号长城、脱胎于《山海经》中的怪兽饕餮,到舞美、化妆等外部形式,影片《长城》把充满象征意义的民族符号用到了极致,但其密集程度超出了一些评论家的预期,这也是影片颇受诟病的原因之一。评论家认为《长城》所输出的不是中国文化,而是中国的文化符号。

  “公平地说,影片的内核——信任与牺牲的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能找到对应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马同斌表示,孔子所说的“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讲的就是互相信任才能共渡难关的道理,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也一直为中国人所推崇。这是《长城》在儒家文化中寻到的立足点。

  张艺谋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拍这部电影,一是学习好莱坞“完成一个工业体系上的标准大片”的经验,二是“有点儿创造中国英雄,展示中国文化的私心”。从整个电影的完成程度来说,这两个努力基本达成,《长城》上映7天突破6.8亿元的票房印证了这一点。

  同时,张艺谋也指出,《长城》只是一个试金石。如果《长城》的全球票房能达标,好莱坞会推出很多类似的项目。到那时候,会有更多的中国导演、更多的中国演员站上这个舞台,会有更多元的中国文化元素在各种类型片中出现。

不能片面追求商业利益

  无论是《红高粱》,还是《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的电影一直在努力向世界观众展示中国文化,这样的视野是进入全球市场竞争阶段的中国电影所需要的。即便是这几部艺术与商业俱佳的影片,也时常有评论认为他“展示了民族的丑陋面”。

  中国元素,在近几十年的外国影片中时有出现。但在很多影片中,穿个旗袍、留个辫子、用个筷子就代表了中国,不免让人看得尴尬症发作。而中国对西方世界成功的文化输出任务,曾长期由香港功夫片、警匪片来担当,但这些影片远非中国文化中最精彩、优秀的部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长城》将通过好莱坞环球影业的发行网络在世界范围上映,将史无前例地走进家海外电影院。这是中国导演自己拍摄的好莱坞A级制作,向全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

  亚洲影视联合会中国区总干事张万民坦言,从市场角度看,中国电影从业者大多缺乏国际视野,对海外市场的需求了解不足,不会用国际语境讲故事。虽然很多国人对好莱坞动不动拯救地球的个人英雄主义故事不以为然,但这类故事的确能引发国际共鸣。“美国人摸准全球市场脉搏的功力把中国同行甩出几条街。”他认为,美国掌控着世界电影话语权,印度是全球电影产量第一大国,而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电影消费市场,“如果给三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打分,美国可以打90分,印度65分,中国目前还没及格”。原因之一是很多中国电影人追逐票房收益远远胜过打造国际影响力的决心。

内容来源:《中国城市报》第期第20版

本期编辑:张迪

张亚欣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盖百霖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enge.com/ccyt/3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